搜索
首页 《寻华山云台观道士》 还从罔象来,忽得仙灵宅。

还从罔象来,忽得仙灵宅。

意思:还从没有象来,忽然得到仙灵住宅。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寻华山云台观道士》

全文赏析

这首诗《秋日西山明,胜趣引孤策。桃源数曲尽,洞口两岸坼》是一首描绘秋日西山美景的诗,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居仙境的向往。 首先,诗人通过“秋日西山明,胜趣引孤策”描绘了秋日西山的明朗景象,引人踏上孤独的旅程。这里的“胜趣”可以理解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的兴趣。 接着,“桃源数曲尽,洞口两岸坼”描绘了蜿蜒曲折的桃源美景,以及洞口两边裂开的景象。这里的“桃源”常被用来象征隐居的仙境,而“数曲尽”和“洞口两岸坼”则描绘了美景的延伸和豁然开朗的期待。 然后,“还从罔象来,忽得仙灵宅”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探索,如同“罔象”一般寻找到神秘的仙灵宅。这里的“仙灵宅”进一步强化了隐居仙境的主题。 在“霓裳谁之子,霞酌能止客”两句中,诗人描绘了霓裳仙子般的美女和霞酌仙酒款待客人的场景,进一步强化了隐居仙境的神秘和美好。 “残阳在翠微,携手更登历”两句描绘了在夕阳下的翠微景色,以及携手继续探索的情景。这里的“登历”可以理解为探索和追求的象征。 最后,“林行拂烟雨,溪望乱金碧”描绘了行走在树林中,仿佛在烟雨中一般的美景,以及溪水泛着金碧色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西山的美丽景色和向往隐居仙境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神秘和未知的探索精神,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日西山明,胜趣引孤策。
桃源数曲尽,洞口两岸坼。
还从罔象来,忽得仙灵宅。
霓裳谁之子,霞酌能止客。
残阳在翠微,携手更登历。
林行拂烟雨,溪望乱金碧。
飞鸟下天窗,袅松际云壁。
稍寻玄踪远,宛入寥天寂。
愿言葛仙翁,终年炼玉液。
作者介绍 郁达夫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仙灵

    读音:xiān líng

    繁体字:仙靈

    意思:(仙灵,仙灵)
    神仙。
      ▶晋·左思《吴都赋》:“图以云气,画以仙灵。”
      ▶南朝·宋·鲍照《代升天行》:“从师入远岳,结友事仙灵。”
      ▶清·吴敏树

  • 罔象

    读音:wǎng xiàng

    繁体字:罔象

    意思:
     1.亦作“罔像”。古代传说中的水怪。或谓木石之怪。
      ▶《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
      ▶韦昭注:“或曰罔象食人,一名沐肿。”
      ▶

  • 得仙

    读音:de xiān

    繁体字:得仙

    意思:
     1.成仙。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赤松子﹞……至崑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
      ▶晋·陶潜《连

  • 灵宅

    读音:líng zhái

    繁体字:靈宅

    意思:(灵宅,灵宅)

     1.隐士或修道者的住所。
      ▶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禁山开祕宇,复户洁灵宅。”自注:“诏隶二十户免徭以奉洒扫。”
      ▶《云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