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喜吴几道迁右正言知谏院》 志士本来能许国,古人所恨不逢时。

志士本来能许国,古人所恨不逢时。

意思:志士本来能给国家,古人所恨不逢时。

出自作者[宋]郑獬的《喜吴几道迁右正言知谏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志向、忠诚和才华的,表达了一位有志之士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尽管有时会感到不被赏识的苦闷。 首联“精金喜入陶熔手,玉鉴直须明主知”,诗人以精金入陶炉、需熔炼才能显现其价值,比喻自己的才华需要得到明主的了解和赏识。这两句诗充满了对自身才能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得到适当展示机会的无奈。 颔联“志士本来能许国,古人所恨不逢时”,诗人表明自己本有心报效国家,然而遗憾的是生不逢时。这里诗人表达了对未能赶上好时代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环境的不满。 颈联“汉成不用朱云剑,舜帝尝闻大禹辞”,诗人借典故表明自己的忠诚和报国之心。这里诗人暗示自己虽然未被重用,但心系国家,愿意为国家付出一切。 尾联“莫道孤居无感激,挼挲两耳听京师”,诗人表示即使现在孤立无援,也不会放弃对国家的忠诚和报效。这里诗人表达了坚韧不拔的决心和毅力,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忠诚、才华和报效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环境的不满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精金喜入陶熔手,玉鉴直须明主知。
志士本来能许国,古人所恨不逢时。
汉成不用朱云剑,舜帝尝闻大禹辞。
莫道孤居无感激,挼挲两耳听京师。
作者介绍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关键词解释

  • 许国

    读音:xǔ guó

    繁体字:許國

    意思:(许国,许国)
    谓将一身奉献给国家,报效国家。
      ▶《晋书•陆玩传》:“诚以身许国,义忘曲让。”
      ▶唐·柳宗元《冉溪》诗:“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 志士

    读音:zhì shì

    繁体字:誌士

    短语:雄鹰 豪杰 好汉 英豪 枭雄 英雄

    英语:person of ideals and integrity

    意思:有远大志向的人。

  • 古人

    读音:gǔ rén

    繁体字:古人

    短语:猿人 原始人 原人

    英语:(n) people from ancient times

    意思:
     1.古时的人。
      ▶

  • 本来

    读音:běn lái

    繁体字:本來

    短语:本 原

    英语:originally

    意思:(本来,本来)

     1.原来,向来。
      ▶三国·魏·曹操《选举令》

  • 能许

    读音:néng xǔ

    繁体字:能許

    意思:(能许,能许)
    这样。
      ▶宋·陈师道《晚望》诗:“蝉鸣不余力,蛙腹能许怒。”
      ▶宋·杨万里《病后觉衰》诗:“小松能许劣,学我弄吟髭。”

  • 逢时

    读音:féng shí

    繁体字:逢時

    意思:(逢时,逢时)
    谓遇上好时运。
      ▶唐·权德舆《奉和张僕射朝天行》:“逢时自是山出云,献可还同石投水。”
      ▶明·唐顺之《丹阳别王道思》诗之三:“书生多落魄,羡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