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同子瞻荔支叹》 青枝丹实须十株,丁宁附书老农圃。

青枝丹实须十株,丁宁附书老农圃。

意思:青树枝丹确实需要十株,丁宁附书老干活。

出自作者[宋]苏辙的《奉同子瞻荔支叹》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贬谪途中路过蜀地,吃到当地出产的荔支时所写下的。全诗表达了作者对荔支这一南方佳果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归隐乡野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联“蜀中荔支止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稻糠宿火却霜霰,结子仅与黄金侔。”描绘了作者在嘉州一带品尝到荔支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南方佳果的喜爱之情。 颔联“近闻闽尹传种法,移种成都出巴峡。”则表达了作者对荔支种植技术的关注,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热爱。 颈联“北游京洛堕红尘,吞笼白晒称最珍。”表达了作者在京洛游历时对荔支的珍视和喜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尾联“得归便拟寻乡路,枣栗园林不须顾。”表达了作者对归隐乡野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表达了作者对荔支这一南方佳果的喜爱和对归隐乡野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和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蜀中荔支止嘉州,余波及眉半有不。
稻糠宿火却霜霰,结子仅与黄金侔。
近闻闽尹传种法,移种成都出巴峡。
名园竞撷绛纱苞,密清琼肤甘且滑。
北游京洛堕红尘,吞笼白晒称最珍。
思归不复为蓴菜,欲及炎风朝露匀。
平居著鞭苦不早,东坡南窜岭南道。
海边百物非平生,独数山前荔支好,荔支色味巧留人,一管年来白发新。
得归便拟寻乡路,枣栗园林不须顾。
青枝丹实须十株,丁宁附书老农圃。
作者介绍 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关键词解释

  • 丹实

    读音:dān shí

    繁体字:丹實

    意思:(丹实,丹实)

     1.红色的果实。
      ▶南朝·梁·吴均《步虚词》:“绛树结丹实,紫霞流碧津。”
      ▶宋·苏辙《奉同子瞻荔支叹一首》:“青枝丹实须十株,丁宁

  • 老农

    读音:lǎo nóng

    繁体字:老農

    英语:old farmer; experienced peasant; farmer

    意思:(老农,老农)
    经验丰富的农夫。
      ▶《论语•子路》:“

  • 丁宁

    读音:dīng níng

    繁体字:丁寧

    英语:Dingning

    意思:(丁宁,丁宁)

     1.古代乐器名。即钲,似钟而小。
      ▶《国语•吴语》:“昧明,王乃秉枹,亲就鸣钟鼓。丁宁

  • 宁附

    读音:níng fù

    繁体字:寧附

    意思:(宁附,宁附)
    安定和归附。
      ▶唐·元稹《刘颇河中府河西令制》:“遂命试领州郡事,众庶宁附,边人宜之。”

    解释:1.安定和归附。

  • 农圃

    读音:nóng pǔ

    繁体字:農圃

    意思:(农圃,农圃)

     1.农田园圃。
      ▶晋·张载《七哀诗》:“穨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
      ▶陈毅《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