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僧之台州》 到日初寻石桥路,莫教云雨湿袈裟。

到日初寻石桥路,莫教云雨湿袈裟。

意思:到天开始不久石桥路,没有人教云雨湿袈裟。

出自作者[唐]李郢的《送僧之台州》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个人在台岭的闲游,展现出灵溪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 首句“独寻台岭闲游去,岂觉灵溪道里赊”,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独自在台岭游玩,对灵溪的路途远近并没有感到厌烦,反而觉得它别有一番韵味。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三井应潮通海浪,五峰攒寺落天花”,这两句描绘了灵溪周围的环境和景色。三井应潮的地方与海浪相通,五峰环绕的寺庙中落下了缤纷的花朵。这些景象既体现了灵溪的自然之美,也暗示了这里的人文气息。 “寒潭盥漱铜瓶洁,野店安禅锡杖斜”,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对。他来到寒冷的潭边用洁净的铜瓶洗漱,然后在野外的店里以锡杖安然入禅。这种描绘展示了诗人的从容和淡定,也体现了他的生活态度。 “到日初寻石桥路,莫教云雨湿袈裟”,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期待和嘱咐。他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寻找石桥的路,并嘱咐自己不要让云雨打湿了袈裟。这种描绘既体现了诗人的细心和谨慎,也体现了他的虔诚和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展现了诗人的闲适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的从容、淡定、虔诚和敬畏,这些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独寻台岭闲游去,岂觉灵溪道里赊。
三井应潮通海浪,五峰攒寺落天花。
寒潭盥漱铜瓶洁,野店安禅锡杖斜。
到日初寻石桥路,莫教云雨湿袈裟。

关键词解释

  • 袈裟

    读音:jiā shā

    繁体字:袈裟

    短语:

    英语:cassock

    意思:梵文的音译。原意为“不正色”,佛教僧尼的法衣。佛制,僧人必须避免用青、黄、赤、白、黑五种正色,而用似黑之

  • 云雨

    读音:yún yǔ

    繁体字:雲雨

    短语:人道 欢 房事

    英语:making love

    意思:(云雨,云雨)

     1.云和雨。
      ▶唐·李绅《南梁行》

  • 石桥

    读音:shí qiáo

    繁体字:石橋

    英语:rand

    意思:(石桥,石桥)

     1.石造的桥。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河东岸有石桥,桥本当河,河移,故厕岸也。”<

  • 雨湿

    读音:yǔ shī

    繁体字:雨濕

    意思:(参见雨溼,雨湿)

    解释:1.见\"雨湿\"。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