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遇道者》 只应张果支公辈,时复相逢醉海隅。

只应张果支公辈,时复相逢醉海隅。

意思:只应张果支持你们,时再次相逢醉海边。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遇道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鹤骨松筋的形象,表达了对隐逸之士的敬仰之情。 首句“鹤骨松筋风貌殊,不言名姓绝荣枯。”直接描绘了诗中人的所见所感,鹤骨松筋,形象奇特,暗示了诗人的独特眼光。他观察到那些不言名姓,完全置身于荣枯之外的人,他们与世无争,超然物外,这正是隐逸之士的典型形象。 “寻常藜杖九衢里,莫是商山一皓无。”这两句通过描述在繁华都市中行走的藜杖,暗示了诗人的疑惑,他可能在寻找那个鹤骨松筋的形象,那个可能是商山四皓的身影。 “身带烟霞游汗漫,药兼神鬼在葫芦。”这两句描绘了隐逸之士的生活方式,他们带着烟霞漫游,寻求长生不老之道,同时又兼具神鬼之力,这正是诗人对隐逸之士的赞美。 “只应张果支公辈,时复相逢醉海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之士的向往,他希望自己能与张果、支公这一类人相遇,在醉海之中共享人生的欢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鹤骨松筋的形象的描绘,以及对隐逸之士的生活方式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向往。这种向往不仅体现了诗人对隐逸之士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由的渴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鹤骨松筋风貌殊,不言名姓绝荣枯。
寻常藜杖九衢里,莫是商山一皓无。
身带烟霞游汗漫,药兼神鬼在葫芦。
只应张果支公辈,时复相逢醉海隅。
作者介绍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时复

    读音:shí fù

    繁体字:時復

    意思:(时复,时复)
    犹时常。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不才时复託怀玄胜,远咏老·庄。”
      ▶唐·杜甫《溪上》诗:“西江使船至,时复问京华。”

  • 相逢

    读音:xiāng féng

    繁体字:相逢

    短语:撞见 碰到 遇见 赶上 遇到

    英语:come across

    意思:彼此遇见;会见。
      ▶汉·张衡《西京赋》:“跳

  • 张果

    读音:zhāng guǒ

    繁体字:張果

    意思:(张果,张果)
    亦称“张果老”。
     唐方士,隐居中条山,自言生于尧时。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摺叠起来,藏于巾箱之中。
      ▶开元间,玄宗遣使迎入京师

  • 支公

    读音:zhī gōng

    繁体字:支公

    意思:
     1.即晋高僧支遁。字道林,时人也称为“林公”。
      ▶河内·林虑人,一说陈留人。精研《庄子》与《维摩经》,擅清谈。当时名流谢安、王羲之等均与为友。
      ▶南朝·宋

  • 海隅

    读音:hǎi yú

    繁体字:海隅

    英语:seaboard

    意思:
     1.亦作“海嵎”。海角;海边。常指僻远的地方。
      ▶《书•君奭》:“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海隅出日,罔不率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