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布被》 蒙头布衾在,得失更勿论。

蒙头布衾在,得失更勿论。

意思:在布被子蒙住头,得失不要再讨论。

出自作者[宋]冯时行的《布被》

全文赏析

这首诗《天地一指耳》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先,“天地一指耳,笑付杯中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独特理解,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同一的,就像一杯春水中融入的无数微尘。这是一种超越了二元对立,超越了分别心,超越了自我和世界的理解。诗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得失荣辱,都付之一笑,融入杯中的春色。 “蒙头布衾在,得失更勿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然处之,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他都以一种蒙头布衾的态度面对。这是一种对生活的超脱,对得失荣辱的淡然,也是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前时曳竹杖,步过桑麻村。”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朴素的生活画面,他曾经拄着竹杖,走过村庄的田野,与桑麻为伍,与乡民为伴。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朴素生活,也表现了他的平民情怀。 “买费一千钱,十年度寒温。”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朴素的生活方式,他花费一千钱买物度日,十年间度过寒暑。这表现了诗人的节俭和朴素,也表现了他的生活态度。 “恭俭德之基,福谦有鬼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和人生的理解,他认为恭敬节俭是道德的基础,只有谦逊有礼才能得到鬼神的保佑。 最后,“未能行於人,敢不施诸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修养的追求,他不能将恭俭德行施于人,便首先在自己身上实行。这是一种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的态度,也是诗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道德的追求。他以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以淡然的态度面对得失荣辱,以朴素的生活方式度日,以自我反省和自我提升的态度对待人生。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天地一指耳,笑付杯中春。
蒙头布衾在,得失更勿论。
前时曳竹杖,步过桑麻村。
买费一千钱,十年度寒温。
恭俭德之基,福谦有鬼神。
未能行於人,敢不施诸身。

关键词解释

  • 得失

    读音:dé shī

    繁体字:得失

    短语:利害 利弊

    英语:gain and loss

    意思:
     1.得与失。犹成败。
      ▶《管子•七臣七主》:“故一人之治乱在

  • 布衾

    布被。《汉书·叙传下》:“布衾疎食,用俭飭身。”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三冬布衾单,暖气无一丝。”

    读音:bù qīn

  • 在得

    读音:zài de

    繁体字:在得

    意思:
     1.《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得,贪得。”后因以“在得

  • 勿论

    引用解释

    不追究;不谈。《旧唐书·裴度传》:“上曰:‘前事勿论,直言此时如何处置?’”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 唐宣宗 ﹞初听政,谓宰相曰:‘佛者虽异方之教,深助理本,所可存而勿论,不欲过毁,以伤令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姑勿论提倡出甚么道理,先问他被提倡的懂得不懂,再提倡不迟。”

    读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