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冯允南倅梓》 太守李公词掖老,淘汰心源无滓澱。

太守李公词掖老,淘汰心源无滓澱。

意思:太守李公词掖老,淘汰心源无渣淀。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送冯允南倅梓》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李公政绩的赞扬诗,表达了梓州百姓对李公的欢迎和感激之情。诗中通过对去年和今年的对比,描绘了李公到任后梓州城中百姓的欢欣和喜悦,以及李公的清简政风和勤政爱民的形象。 首联“去年父老送督邮,衣上泪痕犹未变。今年吏民迎别乘,马前欢声挽不断。”通过去年和今年的对比,表达了百姓对李公到任的期待和喜悦之情。去年百姓送别督邮,衣上泪痕犹未变,可见百姓对督邮的不满和失望;而今年吏民迎别乘,马前欢声不断,表达了百姓对李公到任的欢迎和喜悦之情。 颔联“梓州城中十万家,家家尽喜见君面。”进一步描绘了梓州城中百姓的欢欣和喜悦,家家尽喜见君面,表达了百姓对李公到任的感激和欢迎之情。 颈联“以君乡里最相近,物态人情素谙练。况复才力强且明,中理之的无漫箭。”描绘了李公的才力和清简政风,以君乡里最相近,物态人情素谙练,说明李公对梓州的情况非常熟悉,能够更好地为百姓服务;况复才力强且明,中理之的无漫箭,表达了李公的明理和公正,能够避免漫无目的的治理。 尾联“太守李公词掖老,淘汰心源无滓沉淀。时携宾从访山寺,惟以高谭侑清宴。”表达了李公勤政爱民的形象,太守李公词掖老,淘汰心源无滓沉淀,说明李公能够去除心中的杂念和私欲,一心为民;时携宾从访山寺,惟以高谭侑清宴,表达了李公勤政爱民的形象,经常带着宾客访问山寺,与百姓交流,倾听百姓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去年和今年的对比,描绘了梓州城中百姓的欢欣和喜悦,以及李公的清简政风和勤政爱民的形象。诗中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李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去年父老送督邮,衣上泪痕犹未变。
今年吏民迎别乘,马前欢声挽不断。
梓州城中十万家,家家尽喜见君面。
以君乡里最相近,物态人情素谙练。
况复才力强且明,中理之的无漫箭。
从来府政号少事,今更得君愈清简。
太守李公词掖老,淘汰心源无滓澱。
时携宾从访山寺,惟以高谭侑清宴。
苍崖素壁多自书,是处新诗题欲遍。
君今到彼亦尔为,异日唱酬知几卷。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心源

    读音:xīn yuán

    繁体字:心源

    意思:犹心性。佛教视心为万法之源,故称。
      ▶唐·元稹《度门寺》诗:“心源虽了了,尘世苦憧憧。”
      ▶宋·邵雍《暮春吟》:“自问心源无所有,答云疏懒味偏长。”
      ▶清

  • 太守

    读音:tài shǒu

    繁体字:太守

    短语:文官 总督 提督 执政官 执行官 外交大臣 外交官

    英语:procurator

    意思:官名。
      ▶秦置郡守,汉景

  • 淘汰

    读音:táo tài

    繁体字:淘汰

    短语:

    英语:to die out

    意思:
     1.洗去杂质;去除杂质。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虽水饵之,皆当先以

  • 词掖

    读音:cí yè

    繁体字:詞掖

    意思:(词掖,词掖)
    泛指词臣的官署,如翰林院之类。
      ▶宋·韩琦《辞免集贤第一表》:“自羌庭之叛命,去词掖以临师,周旋兵间,竭尽死节。”
      ▶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