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自诮》 只应抱璞非良玉,岂得年年不至公。

只应抱璞非良玉,岂得年年不至公。

意思:只应抱着璞玉不是良玉,怎么能年年不公正。

出自作者[唐]张乔的《自诮》

全文赏析

这首诗《每到花时恨道穷,一生光景半成空》通过描绘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哀叹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首句“每到花时恨道穷”表达了诗人每到花开时节,时间已经流逝,而自己却仍然困顿贫穷,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和痛苦。这里的“花时”可以理解为春天的花季,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而诗人却无法享受这些美好时光所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 “一生光景半成空”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诗人的一生中,一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但是自己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成就,这种空虚和失落感在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 接下来的两句诗“只应抱璞非良玉,岂得年年不至公。”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反思和自我安慰。诗人认为自己应该像未经雕琢的璞玉一样保持本真,而不是像良玉一样被世俗所磨平。但是,诗人也明白自己无法改变这个现实,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事实,并希望自己能够像公一样公正无私地对待人生中的各种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时间、人生和美好事物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哀叹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刻,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同时也让人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反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每到花时恨道穷,一生光景半成空。
只应抱璞非良玉,岂得年年不至公。
作者介绍
张乔(生卒年不详),池州(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棠、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巢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

张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以苦学。诗句清雅,迥少其伦。当时东南多才子,如许棠、喻坦之、剧燕、吴罕、任涛、周繇、张蠙、郑谷、李栖远与乔,亦称“十哲”,俱以韵律驰声。大顺中,京兆府解试,李参军频时主文,试《月中桂》诗,乔云:“根非生下土,叶不坠秋风。”遂擅场。其年频以许棠久困场屋,以为首荐。乔与喻坦之复受许下薛尚书之,欲表于朝,以他不果。竟岨峿名途,徒得一进耳。有诗集二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良玉

    读音:liáng yù

    繁体字:良玉

    意思:美玉。
      ▶《韩诗外传》卷四:“良玉度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
      ▶汉·扬雄《法言•寡见》:“良玉不彫,美言不文。”
      ▶三国·魏·曹丕《与钟大理书》:“

  • 年年

    读音:nián nián

    繁体字:年年

    意思:每年。
      ▶《宋书•礼志二》:“成帝时,中宫亦年年拜陵,议者以为非礼。”
      ▶元·陆仁《题金陵》诗:“忘情只有龙河柳,烟雨年年换旧条。”
      ▶清·纳兰性德《卜

  • 抱璞

    读音:bào pú

    繁体字:抱璞

    意思:
     1.春秋时,楚人卞和献璞玉于厉王,玉工说:“石也。”
      ▶厉王以和为诳,断其左足。
      ▶武王时复献之,又以为石,断其右足。
      ▶文王即位,和抱璞哭泣于楚

  • 得年

    读音:de nián

    繁体字:得年

    意思:
     1.享有高年。
      ▶宋·王安石《京东提点刑狱陆君墓志铭》:“官止外郎,尚书同封,又不得年,以既厥庸。”
      ▶宋·周密《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归即卧病而殂。

  • 至公

    引用解释

    1.最公正;极公正。《管子·形势解》:“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吕氏春秋·慎大》:“ 汤 立为天子, 夏 民大説,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 郼 如 夏 ,此之谓至公。”《后汉书·荀彧传》:“秉至公以服天下,大略也。”

    2.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谓其大公无私。 唐 刘虚白 《献主文》诗:“不知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