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忘情灭万缘疏。
意思:景忘情灭万缘疏。
出自作者[元]王吉昌的《江梅引·景忘情灭万缘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典型的道家修行诗,充满了对道家哲学的理解和追求。它以一种独特的语言和意象,描绘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首先,诗的开头“景忘情灭万缘疏。览涤除”,表达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逐渐忘却世俗的景致和情感,消除了各种世俗牵绊。这是一种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反思和超越,是修行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道情舒”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在修行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了道的存在和舒展,这是对道的理解和接纳。
接下来的诗句,“将养灵台山岳静,常默默,调神定有馀”,描述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通过调养内心,使自己达到一种宁静的状态。这里的“灵台”和“调神”都是道家修行的关键概念,灵台指的是人的内心,调神则是调整和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明。
“森罗真境傲华胥。显元初,妙如如”,这里“森罗真境”指的是道家所追求的真理世界,“华胥”则可能是指世俗世界或幻象世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真理世界的追求和超越世俗的决心。
“无像堂堂,模样契冲虚”,这里的“无像”指的是道的本质是无形的,超越了任何形象和概念。“堂堂”可能是指道的庄严和伟大,“模样契冲虚”则是说我们要通过修行,达到与道的契合,也就是与无像的真理世界相通。
最后,“飞舞游嬉无*碍,狂歌咏,恣欣欣类接舆”,描述了作者在修行过程中的自由和喜悦。飞舞游嬉无*碍,表达了作者在道的世界中自由翱翔,没有任何束缚。“狂歌咏”和“恣欣欣类接舆”则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和满足,就像接舆一样,乐于传播道的真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道的追求和理解,通过描绘修行的过程和体验,展示了作者对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决心和喜悦。这是一种深深的哲学思考和人生追求,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相关句子
- 物忘情。-- 出自《江城子 嵩山中作》作者:[元]元好问
- 得酒忘情。-- 出自《风入松·金榜初登》作者:[宋]沈瀛
- 未忘情。-- 出自《酒泉子·春色十分》作者:[宋]管鉴
- 忘情真侣。-- 出自《洞仙歌·素天澄彻》作者:[元]王丹桂
- 奇绝处,未忘情。-- 出自《鹧鸪天·已分江湖寄此生》作者:[宋]朱熹
- 且当忘情去。-- 出自《三月三日率尔成章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 只要尘情灭。-- 出自《蜀葵花 鸣鹤馀音卷五》作者:[元]王哲
- 狂情灭尽法皆空。-- 出自《临江仙 西山静坐》作者:[元]尹志平
- 刘公善闭关,怀情灭闻见。-- 出自《五君咏·刘伶》作者:[宋]钱选
- 一盏四肢畅,两盏百情灭。-- 出自《饮慕溪所惠酒》作者:[明]石沆
- 万缘多暇。-- 出自《喜迁莺·万缘多暇》作者:[宋]无名氏
- 万缘绝。-- 出自《五灵妙仙 赠扶风县淡公》作者:[元]马钰
- 万缘休。-- 出自《长思仙 与刘处玄并示孟四元》作者:[元]马钰
- 万缘休。-- 出自《长思仙 与刘处玄并示孟四元》作者:[元]马钰
- 万缘拂扫。-- 出自《姚源忆故人 赠华亭仙大师攒三字》作者:[元]马钰
- 修真万缘*。-- 出自《江神子慢 真坐》作者:[元]王吉昌
- 何尝疏麯生,麯生自我疏。-- 出自《粹翁用奇父韵赋九日与义同赋兼呈奇父》作者:[宋]陈与义
- 学仙疏谬。-- 出自《点绛唇·仙友苍苍》作者:[宋]王十朋
- 矮矮疏窗。-- 出自《行香子 此首历代诗余卷一百十九及词林纪事》作者:[宋]无名氏
- 疏-- 出自《杂体诗 谢法曹惠连赠别》作者:[南北朝]江淹
- 便疏笔砚。-- 出自《四仙韵》作者:[元]马钰
- 当年疏傅。-- 出自《减字木兰花·维摩住处》作者:[宋]向子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