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和秉国约游石淙》 上国分携十五秋,未尝偶坐捧茶瓯。

上国分携十五秋,未尝偶坐捧茶瓯。

意思:上国分别携带十五秋季,不曾偶然坐捧茶瓯。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再和秉国约游石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讲述了两位老朋友久别重逢的情景。首句“上国分携十五秋,未尝偶坐捧茶瓯”描绘了两位友人自从上次分别以来,已经十五年未曾相见,更未曾一同坐下品茶。这里的“十五秋”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持久。 第二句“石淙今会须如约”描述了两位老友终于在石淙这个地方如约相见。一个“如约”表现了他们的诚信和期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喜悦和激动。 最后一句“彼此相毛各满头”则形象地描绘了两位老友重逢时的形象,满头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沧桑。这也暗示着他们的友情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考验,却依然坚固如初。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描绘久别重逢的情景,表现了友情的深厚和生命的沧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上国分携十五秋,未尝偶坐捧茶瓯。
石淙今会须如约,彼此相毛各满头。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上国

    读音:shàng guó

    繁体字:上國

    英语:Kaminokuni

    意思:(上国,上国)

     1.指国都以西的地区。
      ▶《左传•昭公十四年》:“夏,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

  • 未尝

    读音:wèi cháng

    繁体字:未嘗

    短语:远非 罔 毋 莫 靡 从不 绝非 从未

    英语:have not

    意思:(未尝,未尝)

     1.未曾,不

  • 分携

    读音:fēn xié

    繁体字:分攜

    意思:
     同“分携”。
    ▶元王恽《西江月·赠张子文》词:“濯锦江边相忆,鸣条山下分携。”
    ▶又《浣溪沙·送王子勉都运关中》词:“蓟北分携已六年,秋风淇上又离筵。”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