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伫虚亭未惬心,清光隐隐隔疏林。
意思:凝伫虚亭不高兴,清光隐隐隔疏林。
出自作者[宋]陈文蔚的《六月十七夜待月》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凝伫虚亭未惬心,清光隐隐隔疏林。欲观玉鉴呈全体,独倚朱栏到夜深。》,作者是唐代诗人李中。这首诗的意境非常优美,表达了作者在凝视虚亭中的感受。
首句“凝伫虚亭未惬心”,表达了作者在虚亭前凝神伫立的情景,但并未完全满足心情。“未惬心”三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不满足,对眼前的景象有所期待,有所希望。
次句“清光隐隐隔疏林”,描绘了亭子周围的环境,清光隐隐绰绰,隔着稀疏的树林,显得更加朦胧而美丽。
第三句“欲观玉鉴呈全体”,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镜中景象的期待和渴望。“观玉鉴”三字,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对镜中景象的痴迷和渴望,同时也暗示了镜中景象的美妙和神秘。
最后一句“独倚朱栏到夜深”,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亭中独倚朱栏的情景,直到夜深时分,仍然在凝视着镜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镜中景象的痴迷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虚亭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