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吴下咏怀(八首)》 落梅春雨后,芳草夕阳中。

落梅春雨后,芳草夕阳中。

意思:落梅春雨后,芳草夕阳中。

出自作者[元]谢应芳的《吴下咏怀(八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近闻哀痛诏,使者又江东。
兵革何时已,车书四海同。
落梅春雨后,芳草夕阳中。
欲作菟裘计,桃源路不通》。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心。 首联“近闻哀痛诏,使者又江东。
兵革何时已,车书四海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作者通过描述使者再次来到江东传达哀痛诏令的情景,暗示了战乱和纷争仍在继续,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兵革何时已”一句则表达了对战争何时能结束的疑问和担忧。最后,“车书四海同”一句则表达了对天下大同、和平共处的向往。 颔联“落梅春雨后,芳草夕阳中。”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落花、春雨、芳草、夕阳,这些美好的意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希望。然而,这美好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战争和动荡,这使得作者更加渴望和平和安宁。 颈联“欲作菟裘计,桃源路不通。”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菟裘计”指的是安定生活的计划,“桃源路不通”则暗示了现实中的困难和障碍。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景象的描绘和对和平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战争和动荡的痛心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中意象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近闻哀痛诏,使者又江东。
兵革何时已,车书四海同。
落梅春雨后,芳草夕阳中。
欲作菟裘计,桃源路不通。

关键词解释

  • 春雨

    读音:chūn yǔ

    繁体字:春雨

    英语:spring rain

    意思:
     1.春天的雨。
      ▶《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唐·方干《水墨松石》诗:“垂地寒云

  • 芳草

    读音:fāng cǎo

    繁体字:芳草

    英语:fragrant grass

    意思:
     1.香草。
      ▶汉·班固《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
      ▶后蜀·

  • 夕阳

    读音:xī yáng

    繁体字:夕陽

    短语:晚年 余生 风烛残年 暮年 残生 残年 龙钟 岁暮 天年 老年 余年

    英语:the setting sun

    意思:

  • 落梅

    读音:luò méi

    繁体字:落梅

    意思:即《梅花落》。古笛曲名。
      ▶唐·李白《司马将军歌》:“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明·汤式《一枝花•赠张韶舞善吹箫》套曲:“顿挫非《落梅》之趣,悠扬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