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李益]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李益]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意思:[李益]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出自作者[唐]李益的《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全文赏析

这首诗《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是李益所作的《登高》中的一首,通过对登高所见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秋意渐浓的感慨。诗中提到的蟋蟀和茱萸,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秋季有关的意象。 首联“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直接点明季节,暗示了时间的流转。蟋蟀的鸣叫催促着人们换上寒衣,茱萸上的露水滴落,预示着夜晚的来临。这两句诗以动衬静,突显出秋夜的寂静和深邃。 颔联“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景象。明烛刻指的是蜡烛燃烧的时间,篱菊暗寻芳则是以篱笆旁的菊花在夜露中独自开放,暗喻秋夜的孤寂和清冷。 颈联“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则从视觉和感觉两方面描绘了秋夜的美景。新月、秋露、繁星和夜霜,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美丽而又清冷的夜晚。 尾联“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登高远眺,今晚的美好景色令人难忘,而九九则是指冬季将近,天长地久。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季节更替、岁月流转的感慨。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
[李益]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
[广宣]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李益(约750—约830),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关键词解释

  • 李益

    读音:lǐ yì

    词语解释

    ⒈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年间进士。早年曾多次在边镇充幕官。后入朝,官至礼部尚书。以写边塞诗著称。有《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等名篇。有《李君虞诗集》。

    国语辞典

    李益

  • 秋露

    读音:qiū lù

    繁体字:秋露

    意思:
     1.秋日的露水。
      ▶南朝·宋·颜延之《祭屈原文》:“秋露未凝,归神太素。”
      ▶隋·薛道衡《老氏碑》:“春泉如醴,出自京师,秋露凝甘,遍于竹苇。”
      

  • 新月

    读音:xīn yuè

    繁体字:新月

    英语:crescent moon

    意思:
     1.农历每月初出的弯形的月亮。
      ▶南朝·陈·阴铿《五洲夜发》诗:“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