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诗一首》 掩关作夏计,长日独清坐。

掩关作夏计,长日独清坐。

意思:掩关作夏季计划,长天一清坐。

出自作者[宋]章康的《诗一首》

全文赏析

《诗一首》是宋代诗人章康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首句“青山隐隐水迢迢”,描绘了江南山水的优美景色。青山隐约可见,绿水悠长,给人一种宁静、深远的感觉。这里的“隐隐”和“迢迢”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山和水的遥远和朦胧,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中。 第二句“秋尽江南草未凋”,描述了江南秋天的景色。虽然秋天已经过去,但江南的草木依然青翠欲滴,没有凋零的迹象。这里的“秋尽”和“草未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江南秋天的生机勃勃和宜人之处。 第三句“二十四桥明月夜”,描绘了江南夜晚的美景。二十四桥是扬州的一座著名桥梁,这里用它来代表江南的夜景。明月高悬,洒下皎洁的月光,照亮了二十四桥,使整个夜晚都变得明亮而宁静。这里的“明月夜”一词,既表现了夜晚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最后一句“玉人何处教吹箫”,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玉人指的是美丽的女子,吹箫则是一种优雅的音乐表演。诗人想象着在这样美好的夜晚,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在何处吹奏着悠扬的箫声。这里的“何处”一词,既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暗示了他内心的迷茫和无奈。 总之,《诗一首》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它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优美的艺术形式,是一首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好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掩关作夏计,长日独清坐。
戎葵竞自花,安榴粲成朵。
时芳讵容歇,幽赏无不可。
微风忽吹来,谅亦深知我。

关键词解释

  • 独清

    读音:dú qīng

    繁体字:獨清

    意思:(独清,独清)

     1.谓清白自处,不同流合污。
      ▶《楚辞•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明·高启《题许澜伯三虫图》诗:“谁道

  • 长日

    读音:cháng rì

    繁体字:長日

    意思:(长日,长日)

     1.指夏至。夏至白昼最长,故称。
      ▶《礼记•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
      ▶郑玄注:“此言迎长日者,建卯而昼夜分,分而日

  • 掩关

    读音:yǎn guān

    繁体字:掩關

    意思:(掩关,掩关)

     1.关闭;关门。
      ▶唐·吴少徵《怨歌行》:“长信重门昼掩关,清房晓帐幽且闲。”
      ▶明·刘基《辛卯仲冬雨中作》诗之一:“青灯无光掩关

  • 清坐

    读音:qīng zuò

    繁体字:清坐

    意思:
     1.清雅的席位。
      ▶《宋书•礼志一》:“元帝诏曰:‘吾识太子此事,祠讫便请王公以下者,昔在洛时,尝豫清坐也。’”
     
     2.安闲静坐。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