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敡法师》 瀑布寺应到,牡丹房甚闲。

瀑布寺应到,牡丹房甚闲。

意思:瀑布寺回答到,牡丹房很熟悉。

出自作者[唐]贾岛的《送敡法师》

全文赏析

这首诗《度岁不相见,严冬始出关。孤烟寒色树,高雪夕阳山。瀑布寺应到,牡丹房甚闲。南朝遗迹在,此去几时还。》是一首描绘冬日景象、表达离别情感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度岁不相见,严冬始出关”,诗人通过描述度岁之际未能与家人相见,直到严冬才出关的情景,表达了离别之情和思乡之苦。通过“度岁”和“严冬”这两个时间节点,诗人营造了一种寂寥、冷清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离别的伤感。 颔联“孤烟寒色树,高雪夕阳山”,诗人用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语言描绘了冬日山间的景象。其中,“孤烟”形容寒色树,“高雪”描绘夕阳山,营造出一种凄美、冷寂的氛围。这种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主题。 颈联“瀑布寺应到,牡丹房甚闲”,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即将到达的目的地——瀑布寺的景象。这里用“应到”暗示瀑布寺的出名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瀑布寺的期待和向往。而“牡丹房甚闲”则表达了到达之后却未见牡丹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离别之后的时间流逝和物是人非之感。 尾联“南朝遗迹在,此去几时还”,诗人通过对南朝遗迹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里既有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这种情感与离别的主题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景象、表达离别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通过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语言和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度岁不相见,严冬始出关。
孤烟寒色树,高雪夕阳山。
瀑布寺应到,牡丹房甚闲。
南朝遗迹在,此去几时还。
作者介绍 贾岛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关键词解释

  • 瀑布

    读音:pù bù

    繁体字:瀑布

    英语:waterfall

    意思:从悬崖或河床纵断面陡坡处倾泻下的水流。远看如挂着的白布。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漯水》:“瀑布飞梁,悬河注壑,漰湍十许丈。”<

  • 牡丹

    读音:mǔ dān

    繁体字:牡丹

    短语:牡丹花 国色天香

    英语:peony

    意思:着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

  • 丹房

    读音:dān fáng

    繁体字:丹房

    意思:
     1.道教炼丹的地方。亦指道观。
      ▶唐·王勃《游庙山赋》:“见丹房之晚晦,知紫洞之宵寒。”
      ▶《道藏》中有《丹房奥论》、《丹房须知》等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