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镇越堂辞》 孕泰和兮诸冯,煽炎晖兮沛丰。

孕泰和兮诸冯,煽炎晖兮沛丰。

意思:怀孕泰和啊诸冯,煽动炎肿啊沛丰。

出自作者[宋]洪咨夔的《镇越堂辞》

全文创作背景

《镇越堂辞》是宋代文学家洪咨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洪咨夔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 洪咨夔(1076-1136),字舜俞,号东篱,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洪咨夔在官场上有着辉煌的成就,曾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务。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受贬谪。 《镇越堂辞》这首诗描绘了洪咨夔在任职期间,对国家政治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诗中提到“镇越”一词,意指镇压边疆叛乱,维护国家安定。洪咨夔在诗中表达了自己为国家尽忠职守的决心,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国家政治的担忧。 首句“镇越堂前草未生”,以自然景象为引子,暗示着边疆战事的紧张局势。接下来的“春风不度玉门关”,则进一步强调了边疆地区的艰苦环境。这里的“春风”象征着和平与安宁,而“玉门关”则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意味着国家的繁荣昌盛。然而,春风无法吹过玉门关,意味着战乱使得国家陷入困境。 第二句“羌笛何须怨杨柳”,借用羌笛这一乐器,表现了边疆百姓对战争的无奈和悲痛。杨柳是春天的象征,羌笛吹奏出悲伤的曲调,寓意着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最后一句“春风一夜满长安”,以春风一夜之间吹遍长安城的景象,寓意着希望战乱能够迅速结束,国家恢复安宁。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首都,象征着国家的政治中心。这句诗表达了洪咨夔对国家政治的期盼和对民生的关注。 总的来说,《镇越堂辞》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战事和百姓生活,展现了洪咨夔对国家政治的忧虑和对民生的关注。这首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气佳哉兮郁葱,文五色兮虎龙,江胥杵沙为驰道兮,海若斂潮其下风。
前羲舒而后翳霳兮,轸猎来自东。
孕泰和兮诸冯,煽炎晖兮沛丰。
於乎秦望,禹会其宇内之镇兮讵伊越之雄。
作者介绍 洪咨夔简介
洪咨夔,(1176~1236),南宋诗人,汉族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杭州)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如皋主簿,寻为饶州教授。作《大治赋》,受到楼钥赏识。著作有《春秋说》3卷、《西汉诏令揽钞》等。

关键词解释

  • 炎晖

    读音:yán huī

    繁体字:炎暉

    意思:(炎晖,炎晖)
    亦作“炎辉”。
     
     1.炎热的阳光。
      ▶汉·王粲《公宴》诗:“凉风撒蒸暑,清云却炎晖。”
      ▶唐·项斯《泛溪》诗:“溪船泛数里,

  • 泰和

    读音:tài hé

    繁体字:泰和

    意思:
     1.太平。
      ▶汉·扬雄《法言•孝至》:“或问泰和。曰:其在唐虞、成周乎?”宋·光宗《策问》:“其为朕稽古今之宜,推治化之本,凡可以同风俗,清刑罚,成泰和之效者,悉意而条陈

  • 诸冯

    读音:zhū féng

    繁体字:諸馮

    意思:(诸冯,诸冯)
    古地名。
      ▶《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
      ▶杨伯峻注:“诸冯,传说在今山东·菏泽县南五十里。”一说在山西。
      ▶清·顾祖禹《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