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君从》 不是薄游江海客,何由得睹此辉光。

不是薄游江海客,何由得睹此辉光。

意思:不这是出游江海客,怎么能看到这光辉。

出自作者[明]徐渭的《君从》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的赏析,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这首诗的题目是《君从闽海下南昌,正值中官降玉皇》,通过诗题和首句,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述一个从闽海地区下南昌的旅行者,恰逢中官(宦官)在玉皇山上降香,以及龙号真人(可能是道教中的仙人)亲自拜斗的场景。 首联“君从闽海下南昌,正值中官降玉皇。”描绘了旅行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中官在玉皇山上的重要地位。闽海和南昌这两个地方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远,但因为中官的降香,使得两者有了紧密的联系。这一联通过描绘场景,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颔联“龙号真人亲拜斗,绣衣使者自焚香。”进一步描绘了道教仪式中的拜斗和焚香场景。龙号真人和绣衣使者都是道教中的仙人或神职人员,他们的出现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神秘而庄重。这一联通过描绘具体的仪式活动,展示了道教文化的神秘和庄重。 颈联“坛中祝寿千官满,宫里传幡两道长。”描绘了整个祝寿活动的场景,千官齐聚,宫里传幡,两道长扬,场面宏大而庄重。这一联通过描绘具体的人和活动,展示了祝寿活动的盛大和庄重。 尾联“不是薄游江海客,何由得睹此辉光。”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神秘而庄重场面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如果不是因为轻游江海,诗人可能就无法亲眼目睹这样的辉光。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的遗憾之情,也表达了他对这种神秘场面的向往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神秘而庄重的场景,展示了道教文化的神秘和庄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神秘场面的向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君从闽海下南昌,正值中官降玉皇。
龙号真人亲拜斗,绣衣使者自焚香。
坛中祝寿千官满,宫里传幡两道长。
不是薄游江海客,何由得睹此辉光。
作者介绍 徐渭简介
徐渭(1521年3月12日—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辉光

    读音:huī guāng

    繁体字:輝光

    英语:glow

    意思:(辉光,辉光)

     1.光辉;光彩。
      ▶《汉书•李寻传》:“夫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

  • 江海

    读音:jiāng hǎi

    繁体字:江海

    意思:
     1.江和海。
      ▶《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国·魏·曹植《求通亲亲表》:“江海称其大者,以无所不容。”
      ▶唐·岑参《送张

  • 不是

    读音:bú shì

    繁体字:不是

    短语:讹误 错误 不对 大过 谬误 病 错 差错 偏向 谬 过错 错处 差 误 偏差 讹

    英语:(n) blame or fault

  • 薄游

    读音:báo yóu

    繁体字:薄游

    意思:(参见薄游)
    见“薄游”。

    造句:

  • 由得

    读音:yóu de

    繁体字:由得

    意思:任凭。
      ▶《说岳全传》第三回:“放屁!做了将军,由得我做主,怎么就不许走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他偏不肯就说出这里面的道理来,故意取笑,由得那鸦片鬼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