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室传心第一宗,老寻古刹寄行踪。
意思:蒲室传心第一宗,老不久古寺寄行踪。
出自作者[明]张羽的《寄南屏渭长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禅师的生活和修行。
首句“蒲室传心第一宗”,蒲室指的是僧人所居住的简陋的茅屋,这里暗示了禅师的生活简朴而专注。传心第一宗,则是指禅宗的传心法门,即通过内在的觉悟和体验来领悟真理。这表明禅师追求的是内在的智慧和觉悟,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
“老寻古刹寄行踪”描绘了禅师年老后,在古刹中寻找寄托和修行的地方。古刹通常代表着禅修的传统场所,也暗示了禅师对传统的尊重和坚守。
“贯花偈就人争写,坏色衣穿自懒缝”这两句描绘了禅师的日常生活。贯花偈是一种佛教诗歌,而坏色衣则是一种朴素的僧服。这里暗示了禅师对诗歌和物质生活的淡泊,更注重内在的修行和体验。他懒得去缝制新的僧服,反映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修行的高度专注。
“案上梵经皆贝叶,手中谈尘是青松”这两句描绘了禅师的修行环境。案上梵经指的是禅师在修行时所读的佛教经典,皆贝叶则暗示了禅师对佛教传统的尊重。谈尘是禅师修行的工具,青松则代表了禅师的坚定和执着。
最后两句“何年惠远重开社,来听东林寺里钟”描绘了禅师的未来愿景。他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重建过去的禅修社,并来听东林寺的钟声,这象征着轮回和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他对永恒和超越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专注修行、淡泊物质、尊重传统、追求超越的禅师形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禅修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禅师对真理的追求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