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南屏渭长老》 蒲室传心第一宗,老寻古刹寄行踪。

蒲室传心第一宗,老寻古刹寄行踪。

意思:蒲室传心第一宗,老不久古寺寄行踪。

出自作者[明]张羽的《寄南屏渭长老》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而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位禅师的生活和修行。 首句“蒲室传心第一宗”,蒲室指的是僧人所居住的简陋的茅屋,这里暗示了禅师的生活简朴而专注。传心第一宗,则是指禅宗的传心法门,即通过内在的觉悟和体验来领悟真理。这表明禅师追求的是内在的智慧和觉悟,而非外在的物质享受。 “老寻古刹寄行踪”描绘了禅师年老后,在古刹中寻找寄托和修行的地方。古刹通常代表着禅修的传统场所,也暗示了禅师对传统的尊重和坚守。 “贯花偈就人争写,坏色衣穿自懒缝”这两句描绘了禅师的日常生活。贯花偈是一种佛教诗歌,而坏色衣则是一种朴素的僧服。这里暗示了禅师对诗歌和物质生活的淡泊,更注重内在的修行和体验。他懒得去缝制新的僧服,反映出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修行的高度专注。 “案上梵经皆贝叶,手中谈尘是青松”这两句描绘了禅师的修行环境。案上梵经指的是禅师在修行时所读的佛教经典,皆贝叶则暗示了禅师对佛教传统的尊重。谈尘是禅师修行的工具,青松则代表了禅师的坚定和执着。 最后两句“何年惠远重开社,来听东林寺里钟”描绘了禅师的未来愿景。他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重建过去的禅修社,并来听东林寺的钟声,这象征着轮回和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他对永恒和超越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专注修行、淡泊物质、尊重传统、追求超越的禅师形象。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禅修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禅师对真理的追求和执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蒲室传心第一宗,老寻古刹寄行踪。
贯花偈就人争写,坏色衣穿自懒缝。
案上梵经皆贝叶,手中谈尘是青松。
何年惠远重开社,来听东林寺里钟。
作者介绍 张羽简介
张羽(1403年—1476年),明代著名官员,字永和,号南村。他是浙江绍兴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喜爱读书,博览群书,精通经史子集。

张羽曾先后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礼部左侍郎、文渊阁大学士和太常礼院卿等职位。此外,他还曾主持编纂了《宣和遗事》等多部史书。在公务员的岗位上,他主张勤政廉政,协调内外关系,获得了当时朝野的普遍认同。

在文学方面,张羽也有着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文作品优美,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他对于人生、自然和理想的思考。他的代表作包括《送陆副使赴丹阳》、《南村老人五十而作》等。

关键词解释

  • 传心

    读音:chuán xīn

    繁体字:傳心

    英语:telepathize

    意思:(传心,传心)

     1.佛教禅宗指传法。初祖达摩来华,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谓法即是心,故以心传心,心心相印。见唐

  • 古刹

    读音:gǔ chà

    繁体字:古剎

    意思:
    古寺。
      ●南朝陈徐陵《出自蓟北门行》:“燕山对古刹,代郡隐城楼。”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摺:“偶然闲游海上,因见古刹清凉境界。”
      ●明章美中《

  • 行踪

    读音:xíng zōng

    繁体字:行蹤

    英语:whereabouts

    意思:(行踪,行踪)

     1.唐·曹唐《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诗:“树影悠悠花悄悄,若闻箫管是行踪。”
      ▶

  • 蒲室

    读音:pú shì

    繁体字:蒲室

    意思:犹草庵。
      ▶元张翥《奉答新仲铭禅师》诗:“我识新公老禅衲,一镫蒲室是真传。”

    解释:1.犹草庵。

    造句:<

  • 第一

    读音:dì yī

    繁体字:第一

    英语:first

    意思:
     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
      ▶《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傅产、丞相平等言,武信侯·吕禄上侯,位次第一,请立为赵王。”

  • 宗老

    读音:zōng lǎo

    繁体字:宗老

    英语:elder member of the patriarchal clan

    意思:
     1.古代大夫家臣之管理宗事者。本身为宗人。
      ▶《国语•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