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向月明终夜听,洞庭渔笛隔芦花。
                        
                         
                            
意思:谁刚才月光整夜听,洞庭湖捕鱼笛隔芦花。
 
                        
                        
                        
                        出自作者[宋]陈尧佐的《湖州碧澜堂》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苕溪和霅溪的美丽景色,以及一种深深的宁静和神秘感。
首句“苕溪清浅霅溪斜”,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苕溪和霅溪清澈而平缓流淌的景象。苕溪和霅溪是两条溪流的名字,诗人用“清浅”和“斜”这两个形容词,生动地描绘出这两条溪流的宁静和平和,仿佛可以听到溪水轻轻流淌的声音。
“碧玉光寒照万家”,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月光透过云层洒在万家灯火上,形成一片清冷而美丽的光影。诗人用“碧玉”形容月光,给人一种清新、纯净的感觉,而“照万家”则描绘出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
“谁向月明终夜听,洞庭渔笛隔芦花”,这句诗的意境深远,诗人以洞庭渔笛作为象征,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宁静和神秘感。在月光照耀下的夜晚,隔着芦花听到洞庭渔笛的声音,这种情景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整首诗的意境优美,语言简练,通过描绘苕溪和霅溪的景色,以及月光下的神秘声音,表达出一种深深的宁静和美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平静和超脱的意味。这是一首非常值得品味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