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过寿昌》 曾侍金舆惟石马,幸因玉玺记铜鱼。

曾侍金舆惟石马,幸因玉玺记铜鱼。

意思:曾在金舆只有石马,希望通过玉玺记铜鱼。

出自作者[宋]岳珂的《夜过寿昌》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风云八字护城隅,楼殿崔嵬想帝居》是一首对历史古迹的沉思和感慨之作。它通过对八风吹不动的城门、巍峨壮观的城楼殿阁、曾经的皇家生活、历史的变迁等主题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思考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首联“风云八字护城隅,楼殿崔嵬想帝居”,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城门的风云八字护卫着城角的景象,以及城楼殿阁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这里的“风云八字”象征着历史的变幻莫测,而“楼殿崔嵬”则描绘了古建筑的雄伟气势,使人联想到曾经的帝居辉煌。 颔联“曾侍金舆惟石马,幸因玉玺记铜鱼”,诗人回忆起曾经侍奉过皇帝的车驾,只有石制的马匹见证了这一切;幸运的是,玉玺上还铭刻着铜制的鱼纽,这是皇家权威的象征。这一联通过具体的细节,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皇家的兴衰。 颈联“千年鼓角声犹壮,四塞河山恨去祛”,诗人描绘了千年以来鼓角声仍然响彻云霄,四周的山河虽然已经改变了面貌,但曾经的恨意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散。这一联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无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麋鹿已游人事改,何人曾读辅吴书”,诗人感慨人事已经改变,曾经的麋鹿已经游走远去,而曾经辅佐吴国的人物也已经不在。这一联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也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历史的反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古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思考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细节描写,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云八字护城隅,楼殿崔嵬想帝居。
曾侍金舆惟石马,幸因玉玺记铜鱼。
千年鼓角声犹壮,四塞河山恨去祛。
麋鹿已游人事改,何人曾读辅吴书。

关键词解释

  • 石马

    读音:shí mǎ

    繁体字:石馬

    意思:(石马,石马)
    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贵官墓前。
      ▶《西京杂记》卷五:“余所知陈缟,质木人也,入终南山採薪还,晚,趋舍未至,见张丞相墓前石马,谓为鹿也,即以斧挝之,斧缺柯

  • 铜鱼

    读音:tóng yú

    繁体字:銅魚

    意思:(铜鱼,铜鱼)

     1.见“铜鱼符”。
     
     2.借指太守的官职。
      ▶唐·李嘉祐《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自顾衰客累玉除,忽承优诏赴铜鱼。”

  • 玉玺

    读音:yù xǐ

    繁体字:玉璽

    英语:imperial jade seal

    意思:(玉玺,玉玺)
    专指皇帝的玉印。始于秦。据汉·蔡邕《独断》载:“天子玺以玉螭虎纽。古者尊卑共之……秦以来,天子独以

  • 金舆

    读音:jīn yú

    繁体字:金輿

    意思:(金舆,金舆)

     1.亦作“金轝”。帝王乘坐的车轿。
      ▶《史记•礼书》:“人体安驾乘,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
      ▶唐·黄滔《明皇回驾经马嵬赋》:“初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