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怅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意思:从此寻春去比较慢,不须惆怅怨芳时。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怅诗》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它以自然界的循环变化为喻,表达了人生哲理。 首句“自是寻春去校迟”,诗人以自己未及游春为憾,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易逝,提醒人们珍惜青春时光。次句“不须惆怅怨芳时”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告诫人们不要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悲观失望,而应该积极面对,把握当下。 第三句“狂风落尽深红色”,诗人以狂风摧花落为喻,揭示了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这里不仅有对生命脆弱、世事无常的感慨,也有对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鼓励。 最后一句“绿叶成阴子满枝”,以自然界的植物生长过程为喻,描绘了生命中的成熟和收获。这里既有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整首诗以自然界的循环变化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它提醒人们珍惜时光、积极面对、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同时也告诉人们生命的成熟和收获需要付出努力和等待。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不须

    读音:bù xū

    繁体字:不須

    意思:(不须,不须)
    不用;不必。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尧不须许由、巢父,而建号天下;周不待伯夷、叔齐,而王道以成。”
      ▶唐·张志和《渔父歌》:“青篛笠,绿

  • 惆怅

    读音:chóu chàng

    繁体字:惆悵

    短语:迷惘 怅然 怅

    英语:disconsolate

    意思:(惆怅,惆怅)

     1.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 自是

    读音:zì shì

    繁体字:自是

    英语:naturally; of course

    意思:
     1.自以为是。
      ▶《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吕氏春秋•察今》:

  • 寻春

    读音:xún chūn

    繁体字:尋春

    意思:(寻春,寻春)
    游赏春景。
      ▶唐·陈子昂《晦日宴高氏林亭》诗:“寻春游上路,追宴入山家。”
      ▶宋·惠洪《意行入古寺》诗:“清明雨过快晴天,古寺寻春亦偶然。”<

  • 芳时

    读音:fāng shí

    繁体字:芳時

    意思:(芳时,芳时)
    良辰;花开时节。
      ▶南朝·宋·颜延之《北使洛》诗:“游役去芳时,归来屡徂愆。”
      ▶宋·欧阳修《减字木兰花》词:“爱惜芳时,莫待无花空折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