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金線泉》 玉甃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

玉甃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

意思:玉石砌常浮灏气很少,金属丝不定路南泉。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金線泉》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而生动的诗,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感觉。让我们逐句进行赏析: 首句“玉甃常浮灏气鲜”中,诗人用“玉甃”形容泉水的清澈透明,犹如玉砌一般。而“灏气鲜”则表现了泉水冒出的新鲜气息,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 次句“金丝不定路南泉”中,“金丝”指的是泉水的波纹,因为阳光照射在水面上闪烁的金光,给人一种流动不定的感觉。 第三句“云依美藻争成缕”中,诗人以“美藻”形容水中的水草,用“争成缕”形象地描绘了水草在泉水中摇曳生姿的场景。 第四句“月照寒漪巧上弦”中,“寒漪”形容水面的清凉,而“巧上弦”则形象地表现了月亮刚好挂在天空,与泉水相映成趣的美景。 第五句“已绕渚花红灼灼”中,“渚花”指的是水边的花朵,“红灼灼”则表现了花朵的鲜艳夺目,与泉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六句“更索沙竹翠娟娟”,“沙竹”指的是沙滩上的竹子,“翠娟娟”则形容竹子青翠欲滴,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 最后一句“无风到底尘埃尽,界破冰绡一片天”,整首诗在这里达到了高潮。“无风到底尘埃尽”形容了这里环境的宁静和清新,没有尘埃和喧嚣。而“界破冰绡一片天”则形象地表现了天空清澈透明,仿佛一片冰绡被划破,露出了蔚蓝的天空。 整首诗以泉水为主线,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优美宁静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玉甃常浮灏气鲜,金丝不定路南泉。
云依美藻争成缕,月照寒漪巧上弦。
已绕渚花红灼灼,更索沙竹翠娟娟。
无风到底尘埃尽,界破冰绡一片天。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金丝

    读音:jīn sī

    繁体字:金絲

    意思:(金丝,金丝)

     1.金制的线。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公主乘七宝步辇……其上仍络以真珠玳瑁,又金丝为流苏,彫轻玉为浮动。”
      ▶五代·和凝《采桑

  • 不定

    读音:bù dìng

    繁体字:不定

    英语:indefinite

    意思:
     1.不安定;不稳定。
      ▶《庄子•天地》:“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

  • 玉甃

    读音:yù zhòu

    繁体字:玉甃

    意思:
     1.井壁的美称。
      ▶南朝·梁·江淹《井赋》:“穿重壤之千仞兮,搆玉甃之百节。”
     
     2.指水井或汤池。
      ▶唐·李峤《井》诗:“玉甃谈仙客,

  • 灏气

    读音:hào qì

    繁体字:灝氣

    意思:(灏气,灏气)

     1.瀰漫在天地间之气。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宋·曾巩《八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