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宣州杂诗二十首》 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

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

意思:挖眼睛看国家,鞭尸失去旧臣。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宣州杂诗二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伍子胥的悲壮一生的生动描绘,表达了对伍子胥的敬仰和同情。 首联“伍员奔吴日,苍皇及水滨。”描绘了伍子胥逃离楚国,来到吴国的情景。他仓皇逃命,最后在水边停了下来。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伍子胥的困境和无奈,同时也为后文的故事铺垫。 “弯弓射楚使,解剑与渔人。”这两句写出了伍子胥的勇敢和决绝。他弯弓射杀楚国使者,解下佩剑送给渔人,以此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志向。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伍子胥的坚定和勇敢,同时也表达了他的无奈和悲愤。 “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这两句描绘了伍子胥的悲惨遭遇。他目睹楚国灭亡,鞭尸楚平王以报杀父之仇,但却失去了作为臣子的尊严和地位。这一联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伍子胥的悲壮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讨。 “犹为夜涛怒,来往百川频。”最后两句描绘了伍子胥的内心世界和命运。即使经历了如此悲惨的事情,他仍然心怀愤怒,像夜间的涛声一样汹涌澎湃。他不断奔波,像百川一样不停歇。这一联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对伍子胥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对命运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伍子胥的描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性的探讨。诗中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伍子胥的悲壮和无奈,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他的坚韧和不屈。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伍员奔吴日,苍皇及水滨。
弯弓射楚使,解剑与渔人。
抉目观亡国,鞭尸失旧臣。
犹为夜涛怒,来往百川频。
作者介绍 鲍令晖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亡国

    引用解释

    1.亡失国家。《礼记·檀弓下》:“ 晋献公 之丧, 秦穆公 使人弔公子 重耳 ,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於斯,得国恒於斯。’” 孔颖达 疏:“言寡人闻前古以来,失亡其国,恒於此丧祸交代之时;得其国家,亦恒在於此交代之时。”《后汉书·李固传》:“昔 秦皇 亡於 沙丘 , 胡亥 、 赵高 隐而不发,卒害 扶苏 ,以至亡国。” 宋 苏轼 《

  • 抉目

    读音:jué mù

    繁体字:抉目

    英语:to gouge out an eye or eyes

    意思:见“抉目吴门”。

    解释:1.见\"抉目吴门\"。

    <
  • 旧臣

    读音:jiù chén

    繁体字:舊臣

    英语:the old generation officials

    意思:(旧臣,旧臣)
    老臣。
      ▶《汉书•刘向传》:“上以我先帝旧臣,每进见常加优礼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