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射阳湖》 渺渺指平湖,烟波极望初。

渺渺指平湖,烟波极望初。

意思:渺渺指出平湖,烟波极望开始。

出自作者[宋]范仲淹的《射阳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渺渺指平湖,烟波极望初。
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是一首描绘湖上景象和垂钓情景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湖上烟波和垂钓者的赞美。 首句“渺渺指平湖,烟波极望初。”描绘出了一片平静广阔的湖面,湖面无边无际,烟波浩渺。渺渺二字,既表现了湖面的广袤,又给人一种深远、朦胧的意境,仿佛让人置身于这广阔的湖面之中。 “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进一步描绘了湖上的垂钓情景。纵横的钓者遍布湖面,他们期待着何处能钓到肥美的嘉鱼。这句诗既表现了湖面的生机和活力,又充满了对未知的期待和希望。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湖上垂钓的美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湖上烟波和垂钓者的赞美。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对生活的期待和希望,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却能够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思想。这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审美情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渺渺指平湖,烟波极望初。
纵横皆钓者,何处得嘉鱼。
作者介绍 范仲淹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渺渺

    读音:miǎo miǎo

    繁体字:渺渺

    英语:remote

    意思:
     1.幽远貌;悠远貌。
      ▶《管子•内业》:“折折乎如在于侧,忽忽乎如将不得,渺渺乎如穷无极。”
      ▶尹知章

  • 烟波

    解释

    烟波 yānbō

    [mist-covered waters]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引用解释

  • 湖烟

    读音:hú yān

    繁体字:湖煙

    意思:(湖烟,湖烟)
    笼罩于湖面的雾气。诗文中常用以形容水面混茫的景象。
      ▶唐·刘禹锡《吐绶鸟词》:“湖烟始开山日高,迎风吐绶盘花条。”
      ▶唐·韩翃《送李司直赴江西使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