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夜坐闻竹声示侄》 尘凡不待扫,境妙心自洁。

尘凡不待扫,境妙心自洁。

意思:尘凡不等到扫,境内妙心自清洁。

出自作者[宋]潘良贵的《夜坐闻竹声示侄》

全文赏析

这首诗《室明窗有灯,夜暗天无月》是一首描绘夜晚静坐的诗,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中,通过观察自然和自我反思,达到内心平静和灵性的提升。 首联“室明窗有灯,夜暗天无月”描绘了夜晚的景象,灯光透过窗户照亮了室内,而天空却因为无月而显得昏暗。这样的描绘为读者展示了夜晚的静谧和神秘。 颔联“趺坐依蒲团,竹声助清绝”描述了作者趺坐于蒲团之上,周围是竹子的声音,这声音似乎在为作者清净心灵。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在静坐中与自然和自己的深度连接。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描述雨后风起、声音的变化,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动态和变化。这些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视觉和听觉维度,也使得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同时,这些描述也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变化——从最初的静谧到后来的轩昂和澄明。 “听久耳根静,万虑皆莹彻”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在长时间的静坐中,逐渐达到内心的平静,所有的杂念都被净化。 “尘凡不待扫,境妙心自洁”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内心的清洁和灵性提升。作者认为这种灵性的境界不是需要外界的改变(如扫除尘俗),而是来自于内心的体验和领悟。 最后,“奇哉不二门,欲倩维摩说”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不二之境的赞赏,并希望维摩居士(一个佛教人物)能够对此进行解说。这表明作者对这种灵性体验的珍视,并希望与他人分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静坐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在寂静中观察自然、反思自我,从而达到内心平静和灵性提升的过程。它充满了对自然和内心的深度观察,以及对灵性体验的珍视和赞赏。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灵性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室明窗有灯,夜暗天无月。
趺坐依蒲团,竹声助清绝。
初疑小雨至,萧萧俄复歇。
忽然变轩昂,风湍散岩穴。
听久耳根静,万虑皆莹彻。
尘凡不待扫,境妙心自洁。
奇哉不二门,欲倩维摩说。

关键词解释

  • 自洁

    读音:zì jié

    繁体字:自潔

    意思:(自洁,自洁)
    亦作“自絜”。
     保持自身的纯洁。
      ▶《后汉书•张酺传》:“朝廷望公思惟得失,与国同心,而託病自絜,求去重任,谁当与吾同忧责者?”唐·韩愈《送李愿归盘

  • 尘凡

    读音:chén fán

    繁体字:塵凡

    英语:present world; the mortal world

    意思:(尘凡,尘凡)

     1.人间;俗世。
      ▶宋·苏轼《风水洞二首和

  • 不待

    读音:bù dài

    繁体字:不待

    英语:needless to say; it goes without saying

    意思:
     1.用不着;不用。
      ▶《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

  • 扫境

    读音:sǎo jìng

    繁体字:掃境

    意思:(扫境,扫境)
    倾其境内全力。
      ▶《新唐书•杨行密传》:“儒扫境以来,利速战,宜坚壁老其师,则我无敌矣。”
      ▶宋·苏洵《几策•审敌》:“孺子继立,大臣外叛,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