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有所闻作》 欲知元亮篮舆意,畏踏丹阳郭里尘。

欲知元亮篮舆意,畏踏丹阳郭里尘。

意思:想知道元亮竹轿意,害怕踏丹阳城里灰尘。

出自作者[明]王世贞的《有所闻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闻道弓旌及隐沦》,它是一首对隐士的赞美诗。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以及他对世俗世界的淡泊态度。 首联“闻道弓旌及隐沦,可缘真遇爱龙人”,表达了诗人听说有猎人来到,寻找隐居的人,可能真的遇到了爱龙的人。这里用“弓旌”代指猎人,隐喻寻找隐士的人。“缘”字在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期待和向往之情。 颔联“虚云展氏曾三黜,其那王尊仅一身”,用典表达了诗人对虚云展氏的敬仰之情。虚云展氏曾经三次被罢免,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这种精神令人敬佩。而王尊虽然只有一身,但他的勇气和决心却足以让人敬仰。 颈联“苜蓿总肥沙塞晚,桃花无恙武陵春”,描绘了隐士生活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苜蓿”和“桃花”在这里分别代表了草原和田园生活,而“沙塞晚”和“武陵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 尾联“欲知元亮篮舆意,畏踏丹阳郭里尘”,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世俗世界的担忧和畏惧。“元亮”指的是陶渊明,他曾经用篮舆(一种轻便的交通工具)出行,而诗人也想要效仿他,但害怕踏入丹阳(地名)的尘土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世界的担忧和畏惧。它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环境、精神风貌和态度,展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思考,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闻道弓旌及隐沦,可缘真遇爱龙人。
虚云展氏曾三黜,其那王尊仅一身。
苜蓿总肥沙塞晚,桃花无恙武陵春。
欲知元亮篮舆意,畏踏丹阳郭里尘。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年12月8日-1590年12月23日),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yǎn)州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进士,先后任职大理寺左寺、刑部员外郎和郎中、山东按察副使青州兵备使、浙江左参政、山西按察使,万历时期历任湖广按察使、广西右布政使,郧阳巡抚,后因恶张居正被罢归故里,张居正死后,王世贞起复为应天府尹、南京兵部侍郎,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

王世贞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故后,王世贞独领文坛二十年,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艺苑卮言》、《觚不觚录》等。

关键词解释

  • 丹阳

    读音:dān yáng

    繁体字:丹陽

    意思:(丹阳,丹阳)

     1.铜的别称。
      ▶唐·吕巖《寄白龙洞刘道人》诗:“竞向山中寻草药,伏铅制汞点丹阳。”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一:“余家有古镜,背

  • 元亮

    读音:yuán liàng

    繁体字:元亮

    意思:晋诗人陶潜字元亮,曾任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后常用为隐居不仕的典实。
      ▶宋·范成大《次韵徐廷献机宜送自酿石室酒》之一:“元亮折腰嘻已久,故山应有欲芜田。”

  • 篮舆

    读音:lán yú

    繁体字:籃輿

    意思:(篮舆,篮舆)
    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形制不一,一般以人力抬着行走,类似后世的轿子。
      ▶《晋书•孝友传•孙晷》:“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