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王景彝学士使虏》 地寒狐腋著不暖,沙阔马蹄行未穷。

地寒狐腋著不暖,沙阔马蹄行未穷。

意思:寒冷狐腋穿不暖,沙宽马蹄走不穷。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送王景彝学士使虏》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战争的深深忧虑。 首句“持节共知过碣石,衔芦相背有飞鸿”描绘了边塞的景象,节度使的使者经过碣石,飞鸿各奔前程,象征着边塞的荒凉与孤独。 “地寒狐腋著不暖”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寒冷,狐皮衣也不能带来温暖,暗示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沙阔马蹄行未穷”则描绘了边塞的广阔和荒凉,马蹄在沙地上行走,看不到尽头,进一步加深了边塞的荒凉感。 “陇上牛羊冲密霰”描绘了边塞的动物生活,牛羊在陇上面对密雪,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自然环境的恶劣。 “帐前徒御立酸风”则描绘了边塞人的生活,徒步的士兵在风中站立,表达了边塞生活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归时莫问程多少,却到河湟杏萼红。”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即使归程漫漫,也不要问路程的多少,只希望早日回到家乡,看到河湟边的杏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战争的深深忧虑,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持节共知过碣石,衔芦相背有飞鸿。
地寒狐腋著不暖,沙阔马蹄行未穷。
陇上牛羊冲密霰,帐前徒御立酸风。
归时莫问程多少,却到河湟杏萼红。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马蹄

    读音:mǎ tí

    繁体字:馬蹄

    英语:water chestnut

    意思:(马蹄,马蹄)

     1.马的蹄子。
      ▶《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
      

  • 地寒

    读音:dì hán

    繁体字:地寒

    意思:指人的出身微贱,地位低下。
      ▶《太平御览》卷四四四引《郭子》:“王浑妻钟有女甚贤明,令武子为妻择佳婿……母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非长年,不足展其才用。’”宋·陆游《长信宫词》:

  • 狐腋

    读音:hú yè

    繁体字:狐腋

    意思:亦作“狐掖”。
     狐腋下的毛皮。
      ▶《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唐·白居易《醉后狂言》诗:“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