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薄暮人谁见,一寸如丹魏阙心。
意思:凭高傍晚人谁见,一寸如丹朝廷心。
出自作者[宋]宋庠的《孟津晚景》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二月春风引夕阴”,诗人以春风引来傍晚的阴暗,描绘出春天的气息和时间的流转。这句诗为读者开启了诗篇的主题,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春天的世界。
“巩烟邙树怅登临”一句,诗人登上邙山,面对着烟雾缭绕的树木,心中充满了感慨。这里的“巩烟”和“邙树”描绘出一种朦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而“怅”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登临的感慨。
“醯鸡瓮外天方阔”一句,诗人以醯鸡比喻生活中的微小事物,表达了对广阔天地的感慨。这句诗提醒我们,在自然面前,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
“万叠绀螺山北耸,半边红壁日西沉”两句,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北面的山峦叠嶂,夕阳西下映红了半壁山岩。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时间流转的感慨。
“凭高薄暮人谁见”这句,诗人表达了在高处傍晚时分没有人能看到他的心情。这里既有对孤独感的表达,也有对未来期待的暗示。
最后,“一寸如丹魏阙心”一句,诗人以如丹的心比喻对朝廷的忠诚,表达了对朝廷的深深眷恋。这句诗总结了全篇的主题,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有对时间流转和人生哲理的感慨,读来令人感到深深的诗意和思考。
相关句子
- 魏阙心-- 出自《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作者:[唐]韩翃
- 相超魏阙。-- 出自《三日侍宴曲水代人应诏诗 五》作者:[南北朝]谢朓
- 趋魏阙。-- 出自《摸鱼儿·猛思量》作者:[宋]张榘
- 恩来魏阙。-- 出自《瑞鹤仙·金枝联玉叶》作者:[宋]吕胜己
- 子牟恋魏阙。-- 出自《群公集毕氏林亭》作者:[唐]陈子昂
- 子牟眷魏阙。-- 出自《游赤石进帆海诗》作者:[南北朝]谢灵运
- 颢颢气薄暮。-- 出自《悼室人诗》作者:[南北朝]江淹
- 薄暮川流侧。-- 出自《学古诗》作者:[南北朝]何逊
- 薄暮愁予。-- 出自《答赵景猷》作者:[魏晋]曹摅
- 终日舂薄暮。-- 出自《舂歌》作者:[汉]戚夫人
- 孤村薄暮。-- 出自《点绛唇·雨湿东风》作者:[宋]王炎
- 断桥薄暮。-- 出自《点绛唇·欲问东君》作者:[宋]俞灏
- 薄暮返灵台。-- 出自《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题隐居里壁》作者:[唐]陈子昂
- 薄暮空巢上。-- 出自《黄雀痴》作者:[唐]王维
- 薄暮辞金马。-- 出自《送张舍人佐江州同薛璩十韵》作者:[唐]王维
- 薄暮有底忙?-- 出自《荆渚堤上》作者:[宋]范成大
- 凭高倚迥。-- 出自《台城路 次邵复孺韵》作者:[元]钱霖
- 凭高试问。-- 出自《摸鱼儿·倚危梯》作者:[宋]陈策
- 凭高不见。-- 出自《点绛唇·春睡腾腾》作者:[宋]王安礼
- 凭高眺远。-- 出自《齐天乐·绿芜凋尽台城路》作者:[宋]周邦彦
- 凭高寓目。-- 出自《喜迁莺·凭高寓目》作者:[宋]史浩
- 凭高望极。-- 出自《台城路/齐天乐》作者:[宋]张炎
- 凭高露饮。-- 出自《摸鱼子 高爱山隐居》作者:[宋]张炎
- 凭高吊古。-- 出自《台城路/齐天乐》作者:[宋]仇远
- 人谁弗钦。-- 出自《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作者:[魏晋]陆云
- 人谁获恒宁。-- 出自《从军诗》作者:[魏晋]王粲
- 惆怅人谁会。-- 出自《千秋岁·春风湖外》作者:[宋]孔平仲
- 人谁念浅颦。-- 出自《菩萨蛮·翠鬟斜幔云垂耳》作者:[宋]苏轼
-
愁似织,人谁省。-- 出自《满江红·画栋珠帘》作者:[宋]袁去华
- 隐人谁与问。-- 出自《菩萨蛮 饮山亭留宿》作者:[元]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