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哭公素》 半道骅骝顿,先秋兰茝枯。

半道骅骝顿,先秋兰茝枯。

意思:半路骅骝顿,先秋兰苣枯萎。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哭公素》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诗人通过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生荣辱、亲情和人生遭遇的深沉感慨。 首联“负书游上国,拾芥取荣名”,展示了诗人游学上国,希望通过努力取得荣誉和名望的决心和抱负。“雅度津涯阔,高文风雨惊”,则用形象的比喻赞扬了诗人的气度和文采。 然而,颔联“忘怀翻得谤,纵酒遂伤生”却表达出诗人因为忘怀得失而遭受诽谤,又因为纵酒而伤害身体的痛苦经历。这种转折使得诗的情感色彩更加复杂深沉。 颈联“忍使泉台客,悁悁不自明”则进一步表达出诗人对于生命无常、人生苦短的感慨。而“丹旌倚輤车,荣辱尽虚无”则是对荣辱得失的深刻洞察,体现了诗人的超脱和豁达。 尾联“半道骅骝顿,先秋兰茝枯。儿痴缠过龀,亲老不胜扶。家事今萧瑟,宁将未第殊。”这里,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人生的艰辛和沧桑,同时也展示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深深眷恋和担忧。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生动,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可以看到人生的荣辱得失、悲欢离合,以及诗人对生命和家庭的深深感慨和眷恋。诗人的文学修养和才华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负书游上国,拾芥取荣名。
雅度津涯阔,高文风雨惊。
忘怀翻得谤,纵酒遂伤生。
忍使泉台客,悁悁不自明。
丹旌倚輤车,荣辱尽虚无。
半道骅骝顿,先秋兰茝枯。
儿痴缠过龀,亲老不胜扶。
家事今萧瑟,宁将未第殊。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骅骝

    读音:huá liú

    繁体字:驊騮

    英语:name of a famour horse

    意思:(骅骝,骅骝)

     1.《荀子•性恶》:“骅骝騹骥纤离绿耳,此皆古之良马也。”
      ▶

  • 秋兰

    读音:qiū lán

    繁体字:秋蘭

    意思:(秋兰,秋兰)
    秋日的兰草。
      ▶《楚辞•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汉·张衡《怨篇》:“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 半道

    读音:bàn dào

    繁体字:半道

    意思:半路,中途。
      ▶《战国策•燕策一》:“于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
      ▶北周·庾信《和灵法师游昆明池》诗:“半道闻荷气,中流觉水寒。”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