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好是鲁儒争就学,不辞千里过江淮。

好是鲁儒争就学,不辞千里过江淮。

意思:喜欢是鲁国学者争相学习,不辞千里渡过长江、淮河。

出自作者[宋]李至的《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墙头翠色云分岭,井底泉声瀑落崖》是一首对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赞美与憧憬之作。它通过描绘墙头的翠色、井底的泉声、讲席的谈书声、野猿和山鸟的自由生活等景象,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 首联“墙头翠色云分岭,井底泉声瀑落崖”,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将墙头的翠色比作云彩,将井底的泉声比作瀑布落崖,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妙。这一联的比喻手法,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也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颔联“讲席日闻谈俎豆,书厨时见整竿牌”,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人文环境的美好。在讲席上,每天都能听到讨论经典的声音;书架上,时常能看到整捆的书籍。这一联通过描述学习环境和读书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文化的敬仰。 颈联“野猿有果频窥槛,山鸟无人忽下阶”,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自然界的野猿和山鸟的自由生活。野猿见到果实成熟就会频频窥视栏槛,山鸟无人的时候会忽然飞下台阶。这一联通过对动物行为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尾联“好是鲁儒争就学,不辞千里过江淮。”,诗人以鲁国的孔子门生争相就学的典故作比,表达了自己不辞千里来求学的决心。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习的热情,也表达了诗人对求学之路的坚定信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文环境和自由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诗人的情感真挚而热烈,读来令人感动。同时,诗人的决心和信念也令人敬佩,激励着人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墙头翠色云分岭,井底泉声瀑落崖。
讲席日闻谈俎豆,书厨时见整竿牌。
野猿有果频窥槛,山鸟无人忽下阶。
好是鲁儒争就学,不辞千里过江淮。

关键词解释

  • 鲁儒

    读音:lǔ rú

    繁体字:魯儒

    意思:(鲁儒,鲁儒)
    鲁国儒生。亦泛指儒家学说的信奉者、儒派学者。
      ▶唐·皇甫冉《送孔党赴举》诗:“家承孔圣后,身有鲁儒名。”
      ▶清·顾炎武《答徐公肃书》:“不忘百姓,敢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就学

    读音:jiù xué

    繁体字:就學

    短语:读 念 上 学 修业 求学 修 攻 习 攻读

    英语:go to school

    意思:(就学,就学)
    谓从师学习

  • 好是

    引用解释

    1.恰是,正是。 唐 白居易 《吴中好风景》诗之二:“ 吴 中好风景,风景无朝暮……况当丰熟岁,好是欢游处。” 唐 王建 《江楼对雨寄杜书记》诗:“竹烟花雨细相和,看著闲书睡更多。好是主人无事日,应持小酒按新歌。”

    2.真是;甚是。 唐 岑参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诗:“帘前春色应须惜,世上浮名好是闲。” 元

  • 江淮

    读音:jiāng huái

    繁体字:江淮

    英语:Yangze river and Huai river

    意思:
     1.长江和淮河。
      ▶《左传•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