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寒夜》 拨残炉火寒方尽,开到梅花岁已除。

拨残炉火寒方尽,开到梅花岁已除。

意思:拨残火炉冷方尽,打开到梅花一年已经废除。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寒夜》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尘不障六窗虚》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生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世界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的第一句“一尘不障六窗虚”描绘了一个空灵的世界,象征着无我、无执着的境界。这里的“一尘不障”可能意味着清净无染,象征着超脱世俗的束缚,不受尘埃的干扰。而“六窗虚”则象征着广阔无边的视野和开放的心灵,意味着接纳和理解。 第二句“幻眼能消万法如”进一步阐述了世界的本质是虚幻的,所有的事物都是暂时的、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这一观念与佛教的“诸行无常”的观念相吻合。 第三句“日月久遗幽谷照”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光明的普照。这里可能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公正,无论身处何处,都会受到时间的照耀。 第四句“神明独与古人居”表达了与古人的精神相通,强调了传统智慧的重要性。这里的“神明”可能指的是智慧和灵性,而“古人”则代表了那些已经过世但留下了宝贵智慧的人。 第五句“拨残炉火寒方尽”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炉火在寒夜中燃烧,象征着生命的不息。 第六句“开到梅花岁已除”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梅花开放,象征着生命的更新和重生。 最后一句“败屋空山风雪夜,闭门重读未删书。”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坐在败屋中读着未删的书,表达了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强调了超脱世俗、接纳变化、与古人和知识为伴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值得反复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尘不障六窗虚,幻眼能消万法如。
日月久遗幽谷照,神明独与古人居。
拨残炉火寒方尽,开到梅花岁已除。
败屋空山风雪夜,闭门重读未删书。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炉火

    读音:lú huǒ

    繁体字:爐火

    短语:炭火 渔火 狐火 灯火

    英语:ingle

    意思:(参见炉火,鑪火)

    解释:1.生了火的炉子。

  • 梅花

    读音:méi huā

    繁体字:梅花

    短语:

    英语:plum blossom

    意思:
     1.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