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永遇乐·试问诸公》 迷云消散,性天独露,心月永无遮障。

迷云消散,性天独露,心月永无遮障。

意思:迷云消散,天性独立露,心月永无遮挡。

出自作者[宋]无名氏的《永遇乐·试问诸公》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深度的诗,它似乎在探讨一种超越物质、超越感官的真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一种超越二元对立的智慧。这首诗的主题是“本真”、“本性”,它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自我,真正的本性,是超越一切形象、概念和感知的,是超越一切束缚和困扰的,是超越时间和空间不变的。 首先,诗中提到了“试问诸公,本来模样,如何形状”,这是在询问我们真正的自我到底是什么样子。接着,诗中又说“纵使丹青,难描这个”,即使是最伟大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出真正的自我,这进一步强调了真正的自我超越了物质和形象。 “无形无影,观之不见,听之又无响”,这是对真正的自我本质的描述,它没有形状和影子,我们无法用视觉或听觉来感知它。然而,“露堂堂、不摇不动,目前甚是明朗”,它又无处不在,清晰明了,就在我们的眼前。 然后,诗中又提到了“放下诸缘,屏除万事,物物离心上”,这是在教导我们要放下所有的欲望和牵挂,让心灵保持空灵和明朗,这样才能真正接触到真正的自我。 最后,“迷云消散,性天独露,心月永无遮障”,这是对达到真我状态的描述,就像迷雾消散,天空露出本来的光明,心灵之月永远不会被遮蔽。 这首诗的主题是“本真”、“本性”,它教导我们要超越物质、超越感官、超越二元对立,达到真正的自我和本性。这是一种超越一切束缚和困扰的智慧,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不变的存在。这首诗的深度和内涵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体验才能真正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试问诸公,本来模样,如何形状。
纵使丹青,难描这个,旷劫端严相。
无形无影,观之不见,听之又无响。
露堂堂、不摇不动,目前甚是明朗。
人还省悟,回光返照,莫向外边劳攘。
放下诸缘,屏除万事,物物离心上。
迷云消散,性天独露,心月永无遮障。
与三界、一切诸仙,并无两样

关键词解释

  • 遮障

    读音:zhē zhàng

    繁体字:遮障

    意思:
     1.遮挡;遮蔽。
      ▶宋·楼钥《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诗:“上忧襄·汉间,吴·楚欠遮障。”
      ▶明·冯梦龙《人兽关•园中掘藏》:“且从容看详,呀,原来是石皮遮

  • 消散

    读音:xiāo sàn

    繁体字:消散

    短语:消解 泯灭 幻灭 荡然无存 消释 没有 过眼烟云 磨灭 流失 消 一去不复返 化为乌有 石沉大海 毁灭 无影无踪 磨 熄灭 破灭 付诸东流 收敛 冰消瓦解 冰释

  • 迷云

    读音:mí yún

    繁体字:迷雲

    意思:(迷云,迷云)
    谓知觉迷惘,如蒙云雾。
      ▶《楞严经》卷四:“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
      ▶唐·王勃《释迦佛赋》:“目容修广于青莲,寒生定水;毫相分明于皓月,

  • 性天

    读音:xìng tiān

    繁体字:性天

    意思:
     1.犹天性。谓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语本《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隶续•汉冀州从事郭君碑》:“资于父母,忠以事君,性天自然。”
      ▶宋·张世南《

  • 心月

    读音:xīn yuè

    繁体字:心月

    意思:佛教语。谓明凈如月的心性。语本《菩提心论》:“照见本心,湛然清凈,犹如满月,光遍虚空,无所分别。”
      ▶《五灯会元•青原信禅师法嗣•正法希明禅师》:“心月孤圆,自生违背,何异家中捨父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