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杲兄》 君知五祖堂中老,妙处何曾挂一毫。

君知五祖堂中老,妙处何曾挂一毫。

意思:你知道五祖宗堂中的老,妙在何竟挂一点。

出自作者[宋]李处权的《送杲兄》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对穿着僧袍的衲子的赞美,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内在精神的追求。 首句“衲子谁为盖代豪”中,诗人以“衲子”代指僧人,表达了对僧人的尊重和赞美,认为他们中有谁能成为当代的豪杰。这一句也暗示了僧人具有超越世俗的品质和内在的精神力量。 “生憎污俗紫方袍”一句,诗人通过描绘僧人穿着紫色的僧袍,表达了对僧人洁净、超脱世俗的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的厌恶和憎恨。 “何须鉴水能知止”一句,诗人通过引用“止水”的典故,表达了对僧人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能力的赞美。这一句也暗示了僧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 “未必归云可拟高”一句,诗人通过将僧人与“归云”相比,表达了对僧人高尚品质和内在精神的赞美。归云是一种飘渺、轻盈的自然现象,与僧人的超脱、洁净的形象相呼应。 “虎穴等閒休探手”和“龙泉取次莫吹毛”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勇敢、智慧和果敢的赞美。这两句中,诗人将僧人与虎穴、龙泉等危险、神秘的地方联系起来,强调了僧人勇敢、智慧和果敢的一面。 最后,“君知五祖堂中老,妙处何曾挂一毫”一句,诗人以五祖堂中的老僧为比喻,强调了内在精神的重要性。这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智慧和内在精神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世俗的超越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衲子的赞美,表达了对高尚品质和内在精神的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世俗的超越。诗人通过对形象的描绘和典故的引用,将抽象的哲理形象化,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衲子谁为盖代豪,生憎污俗紫方袍。
何须鉴水能知止,未必归云可拟高。
虎穴等閒休探手,龙泉取次莫吹毛。
君知五祖堂中老,妙处何曾挂一毫。

关键词解释

  • 五祖

    读音:wǔ zǔ

    繁体字:五祖

    意思:佛教禅宗指“东土第五祖”唐代弘忍禅师。
      ▶弘忍俗姓周,七岁出家,改用《金刚经》传法,开“东山法门”。下传慧能、神秀,衍生南、北二宗。
      ▶宋·赞宁《宋高僧传•神秀传论》:“昔

  • 妙处

    读音:miào chù

    繁体字:妙處

    英语:pleasant place

    意思:(妙处,妙处)
    神奇美妙的所在。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人

  • 一毫

    读音:yī háo

    繁体字:一毫

    意思:一根毫毛。比喻极小或很少。
      ▶《列子•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宋·苏轼《前赤壁赋》:“且夫天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