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九日北郡登高见寄》 前日登高泛玉户,击铜赓唱胶析辞。

前日登高泛玉户,击铜赓唱胶析辞。

意思:前一天登上高高漂浮在玉户,打铜继续唱胶析辞。

出自作者[宋]晏殊的《九日北郡登高见寄》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前日登高泛玉户,击铜赓唱胶析辞》。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关于登高、饮酒、赏菊、回忆的诗。让我们逐步赏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前两句“前日登高泛玉户,击铜赓唱胶析辞”,描绘了前日登高泛游的场景,表达了与友人一起饮酒作诗的欢乐。这里的“玉户”可能指的是酒器,而“击铜”则暗示了饮酒的豪迈。同时,“胶析辞”表达了诗人们共同创作诗歌的情景,胶,粘,引申为合;析,分开,引申为分。胶析,即合而为一,分而为二,引申为创作诗歌。 接下来的两句“如何偶作销魂别,又复重吟把菊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销魂别,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不舍,而重吟把菊诗,则表达了重聚后的欢乐和回忆。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重吟菊诗,也暗示了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 接下来的两句“上苑盍簪延景刻,北都投辖盛官仪”,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回忆和感慨。“上苑盍簪延景刻”可能指的是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欢聚时光,而“北都投辖盛官仪”则表达了对友人盛情款待的感激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投辖”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留客的盛情。 最后两句“烦君见想欢言者,可奈衡门绝贡綦”,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和怀念。“烦君见想欢言者”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和思念,“可奈衡门绝贡綦”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无法再相聚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登高、饮酒、赏菊、回忆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无法再相聚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前日登高泛玉户,击铜赓唱胶析辞。
如何偶作销魂别,又复重吟把菊诗。
上苑盍簪延景刻,北都投辖盛官仪。
烦君见想欢言者,可奈衡门绝贡綦。
作者介绍 晏殊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

关键词解释

  • 登高

    读音:dēng gāo

    繁体字:登高

    短语:

    英语:uphill

    意思:
     1.升至高处。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前日

    读音:qián rì

    繁体字:前日

    英语:eve

    意思:
     1.前些日子;往日。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汉·赵

  • 析辞

    引用解释

    玩弄词句。《荀子·解蔽》:“传曰:‘析辞而为察,言物而为辨,君子贱之。’” 杨倞 注:“所谓析言破律、乱名改作者也。”《荀子·正名》:“故析辞擅作名以乱正名,使民疑惑,人多辨讼,则谓之大姦,其罪犹为符节度量之罪也。”

    读音:xī c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