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 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意思:上下不通,人神抱怨奰。

出自作者[唐]元结的《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贤圣为上,强调了节俭、自律和公正的重要性,旨在为人们提供一种道德和伦理的指导。诗中通过描绘了各种不良行为和后果,强调了正确的行为方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福祉的重要性。 首先,诗中提到了贤圣的重要性,他们必须保持节俭、自我约束,并以此影响和教育他人。这种行为方式被视为保持福祉的关键。相反,如果人们不思节制、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导致各种不良后果,如上下隔阂、人神怨怒、邪恶无厌等。这些描述生动地描绘了社会混乱和道德沦丧的场景,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醒。 其次,诗中强调了使用贤正、黜免奸佞的重要性。这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如果宠幸奸邪、信任迷惑之臣,或者废嫡立庶,就会带来严重的祸害。这些描述提醒人们要明辨是非、择善而从,不要被邪恶所迷惑。 此外,这首诗还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正确的行为方式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醒,不要被诱惑和迷惑所左右,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以正确的行为方式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道德启示的诗歌,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坚守道德原则,以正确的行为方式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首诗对于人们的生活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贤圣为上兮,必俭约戒身,鉴察化人,所以保福也。
如何不思,荒恣是为?
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敖恶无厌,不畏颠坠。
圣贤为上兮,必用贤正,黜奸佞之臣,所以长久也。
如何反是,以为乱矣?
宠邪信惑,近佞好谀。
废嫡立庶,忍为祸谟。
作者介绍 袁宏道简介
元结(719-772年),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道家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县),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道家思想对元结影响深远。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约大历七年(约772年)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生卒见元结墓表)

关键词解释

  • 上下

    读音:shàng xià

    繁体字:上下

    短语:天壤 好坏 高低

    英语:up and down

    意思:I

     1.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补义:附近〕。

  • 隔塞

    读音:gé sāi

    繁体字:隔塞

    意思:I
    阻塞。
       ▶《汉书•五行志中》:“言上偏听不聪,下情隔塞。”
       ▶《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徵虞为太傅,道路隔塞,信命不得至。”
       ▶唐·元稹

  • 人神

    读音:rén shén

    繁体字:人神

    英语:Man-God

    意思:
     1.先祖的神灵。
      ▶《后汉书•隗嚣传》:“宜急立高庙,称臣奉祠,所谓‘神道设教’,求助人神者也。”
      ▶

  • 怨奰

    读音:yuàn bì

    繁体字:怨奰

    意思:犹怨怒。
      ▶唐·元结《乱风诗》之四:“上下隔塞,人神怨奰。”

    解释:1.犹怨怒。

    造句:暂无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