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 大族不唯专礼乐,上才终是惜生灵。

大族不唯专礼乐,上才终是惜生灵。

意思:大家族不仅专门礼乐,上才能最终是爱惜生灵。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送前南昌崔令替任映摄新城县》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诗,赞美了诗人丈夫在历经五年苛政之后,终于得以解脱,重获生活的喜悦。诗中通过对丈夫的赞美,也表达了对过去苛政的痛恨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首句“五年苛政甚虫螟”,诗人用“苛政甚虫螟”来形容过去的五年政治环境之恶劣,如同虫螟之多,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这里诗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过去政治环境的极度不满和痛恨。 “深喜夫君已戴星”,诗人对丈夫终于得以解脱苛政感到非常高兴,用“戴星”来形象地表达了丈夫的解脱,如同从虫螟中解脱出来,重获自由。 “大族不唯专礼乐”,诗人赞美丈夫不再被大族所束缚,不再只注重礼乐之教,而是更加注重民生,体现了丈夫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 “上才终是惜生灵”,诗人进一步赞美丈夫的善良和仁爱,他始终珍惜生灵,关心百姓的疾苦,体现了丈夫的仁政思想。 “亦知单父琴犹在”,诗人用“单父琴”来形象地表达丈夫的政治理念和仁政思想,表明丈夫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 “莫厌东归酒未醒”,诗人劝诫丈夫不要因为政治环境的改变而厌倦东归,不要因为酒醉而忘记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丈夫的关心和鼓励。 “二月春风何处好”,最后两句诗人以景结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何处好”三字意味深长,既表达了对过去苛政的否定,又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通过对丈夫的赞美和对过去苛政的否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丈夫的关心和鼓励,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情味和真挚的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年苛政甚虫螟,深喜夫君已戴星。
大族不唯专礼乐,上才终是惜生灵。
亦知单父琴犹在,莫厌东归酒未醒。
二月春风何处好,亚夫营畔柳青青。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大族

    人口多、分支繁的豪门家族。《左传·成公十七年》:“ 厉公 将作难, 胥童 曰:‘必先三 郤 ,族大,多怨。去大族,不逼;敌多怨,有庸。’”《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旧大族田地有餘,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新唐书·李密传》:“ 永安 大族 周法明 举 江 黄 地附之。”

    读音:dà zú

    近义词:富家 巨室

  • 礼乐

    读音:lǐ yuè

    繁体字:禮樂

    英语:ritual music

    意思:(礼乐,礼乐)
    礼节和音乐。古代帝王常用兴礼乐为手段以求达到尊卑有序远近和合的统治目的。
      ▶《礼记•乐记》:“乐

  • 生灵

    读音:shēng líng

    繁体字:生靈

    短语:生人 萌 公民 百姓 群氓 老百姓 黎民 人民 民 苍生 庶民 平民 庶 赤子 国民

    英语:the people

    <

  • 不唯

    (1).犹言非因。《左传·僖公五年》:“ 桓 、 庄 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
    (2).不仅;不但。 唐 韩愈 《韩滂墓志铭》:“羣辈来见,皆曰:‘ 滂 之大进,不唯於文词,为人亦然。’”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四》:“以予观之,不唯于语法不顺,而义亦未完也。” 王汶石 《少年突击手》:“凡是他能做的事,妈妈不唯自己不帮忙,奶奶要帮忙,她还不让呢。”

    读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