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第一百九十一》 高官何足论,寂寞身后事。

高官何足论,寂寞身后事。

意思:高官员何足论,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出自作者[宋]文天祥的《第一百九十一》

全文赏析

这首诗《高官何足论,寂寞身后事。物理固自然,愿闻第一义》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首句“高官何足论,寂寞身后事。”直接道出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诗人认为,追求高官显位是不足一提的,他更关心的是死后的事情,这表现出诗人超脱世俗的眼光。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物理固自然,愿闻第一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理解,他希望听到更深层次的道理,即“第一义”。这“第一义”可能指的是超越世俗观念的真理,或者是对于人生真谛的领悟。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他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追求更高层次的理解和领悟。这种态度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淡泊名利、追求真理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官何足论,寂寞身后事。
物理固自然,愿闻第一义。
作者介绍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关键词解释

  • 高官

    读音:gāo guān

    繁体字:高官

    造句:

  • 身后

    读音:shēn hòu

    繁体字:身後

    英语:after one\'s death

    意思:(身后,身后)
    死后。
      ▶《后汉书•孔融传论》:“代终之规,启机于身后也。”
      ▶唐·

  • 寂寞

    读音:jì mò

    繁体字:寂寞

    短语:寂 众叛亲离 落寞

    英语:lonesome

    意思:
     1.空虚无物。
      ▶《吕氏春秋•审分》:“是故于全乎去能,于假乎

  • 何足

    读音:hé zú

    繁体字:何足

    意思:犹言哪里值得。
      ▶《史记•秦本纪》:“﹝百里傒﹞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六:“颖心怆然,即寤,语诸左右,曰:‘梦为虚耳,亦何足怪。’”明·李贽《复夏道甫》

  • 后事

    读音:hòu shì

    繁体字:後事

    英语:funeral affairs

    意思:(后事,后事)

     1.后来的事。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天子实云,虽有后事,晋勿与知可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