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崔拾遗峒江淮访图书》 雁来云杳杳,木落浦萧萧。

雁来云杳杳,木落浦萧萧。

意思:雁来说杳杳,木落浦萧萧。

出自作者[唐]戴叔伦的《送崔拾遗峒江淮访图书》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 首句“九门思谏议,万里采风谣”,表达了诗人对远方采风者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风土人情的向往。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了解各地民情风俗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世界的热爱。 “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描绘了诗人身处关外,逢秋月之夜,听晚潮之声的情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时间的感慨,也暗示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感到无奈和惋惜。 “雁来云杳杳,木落浦萧萧”,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大雁归来,云彩稀疏,树叶落下,河畔萧萧。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他乡的孤独和无奈,只能空自怨恨与家人分离,当回舟暮色降临,更感寂寥。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的好奇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九门思谏议,万里采风谣。
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
雁来云杳杳,木落浦萧萧。
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关键词解释

  • 雁来

    读音:yàn lái

    繁体字:雁來

    意思:(雁来,雁来)
    亦作“鴈来”。
     即雁来红。
      ▶清·黄宗羲《小园记》:“至于丽春、款冬、丈红、段锦、鴈来、燕麦……丛生砌下,递换疄间。”参见“雁来红”。

  • 杳杳

    读音:yǎo yǎo

    繁体字:杳杳

    意思:
     1.昏暗貌。
      ▶《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 萧萧

    读音:xiāo xiāo

    繁体字:蕭蕭

    短语:簌簌

    英语:rustle

    意思:(萧萧,萧萧)

     1.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