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别表兄韦卿》 少年百战应轻别,莫笑儒生泪数行。

少年百战应轻别,莫笑儒生泪数行。

意思:少年百战应轻视另,莫笑儒生泪数行。

出自作者[唐]权德舆的《赠别表兄韦卿》

全文赏析

这首诗《新读兵书事护羌,腰间宝剑映金章。
少年百战应轻别,莫笑儒生泪数行。》是一首描绘了古代少年英勇从军、壮志豪情的诗篇。通过对诗中描绘的场景、人物和情感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赏析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首句“新读兵书事护羌”,描绘了诗人正在阅读兵书,准备为保护羌族人民而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责任感,同时也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战争的敬畏。 “腰间宝剑映金章”一句,描绘了诗人的形象,他腰间佩戴着宝剑,金光闪闪的官印映衬出他的英勇和荣耀。这句诗通过描绘宝剑和官印,展现了诗人的英勇形象和荣誉感,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军队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少年百战应轻别”一句,表达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他渴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百战不退。这句诗通过描绘少年的英勇形象,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和无畏精神。同时,“轻别”一词也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轻视,体现了他的决断和果敢。 最后一句“莫笑儒生泪数行”,诗人以儒生的身份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和悲痛。这句诗通过描绘儒生的泪水,展现了战争对无辜人民的伤害和痛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批判。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人民幸福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场景、人物和情感,展现了诗人的英勇形象、荣誉感和悲悯情怀。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批判,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和对人民幸福的追求。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新读兵书事护羌,腰间宝剑映金章。
少年百战应轻别,莫笑儒生泪数行。
作者介绍 谢惠连简介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

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元和十三年(818年)去世,年六十。追赠左仆射,谥号“文”。

权德舆掌诰九年,三知贡举,位历卿相,在贞元,元和年间名重一时。

关键词解释

  • 儒生

    读音:rú shēng

    繁体字:儒生

    英语:Confucian scholar

    意思:儒士,通儒家经书的人。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
      ▶汉

  • 少年

    读音:shào nián

    繁体字:少年

    短语:未成年 苗 未成年人

    英语:juvenile

    意思:I
    不几年。
       ▶《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

  • 百战

    读音:bǎi zhàn

    繁体字:百戰

    意思:(百战,百战)
    多次作战。
      ▶《吴子•料敌》:“三军匈匈,欲前不能,欲去不敢,以半击倍,百战不怠。”
      ▶《晋书•索綝传》:“大小百战,綝手擒贼帅李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