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恨》 死恨物情难会处,莲花不肯嫁春风。

死恨物情难会处,莲花不肯嫁春风。

意思:死憾人心难会合的地方,莲花不肯嫁春风。

出自作者[唐]韩偓的《寄恨》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的赏析,内容如下: 《秦钗枉断长条玉,蜀纸虚留小字红。死恨物情难会处,莲花不肯嫁春风。》这首诗的主题是物与人之间的情感矛盾。通过描述秦钗断玉,蜀纸留字,以及物情难会和莲花不肯嫁春风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世态炎凉的无奈。 首句“秦钗枉断长条玉”中,“秦钗”指的是诗人曾经拥有的贵重物品,“枉断长条玉”形象地描绘了秦钗的珍贵程度和其价值之高。然而,尽管秦钗如此珍贵,诗人却无法再拥有它,只能感叹其已断落,长条已无,象征着过去的繁华已逝,物是人非。 第二句“蜀纸虚留小字红”中的“蜀纸”指的是四川出产的纸张,“小字红”则是指曾经写下的字迹。诗人用“虚留”二字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无奈,即使曾经写下过字迹,但如今这些痕迹也已经褪色消失,只剩下空白的纸张。 第三句“死恨物情难会处”中的“死恨”二字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深深感慨。诗人感到无奈和痛心的是,世间的状况难以理解,难以把握,即使再珍贵的东西,也难以永恒。 最后一句“莲花不肯嫁春风”中的“莲花”是高洁的象征,“春风”则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诗人用莲花不肯嫁春风来比喻那些美好的事物不愿随波逐流,不愿屈从于世间的变化。这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也是他对那些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意象的运用,如秦钗、蜀纸、物情、莲花等,生动地描绘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世态炎凉的无奈。诗人通过这种情感表达,传递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坚守本心、不随波逐流的赞美,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秦钗枉断长条玉,蜀纸虚留小字红。
死恨物情难会处,莲花不肯嫁春风。
作者介绍 庾信简介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关键词解释

  • 莲花

    读音:lián huā

    繁体字:蓮花

    短语:莲 荷 芙蓉 荷花

    英语:lotus

    意思:(莲花,莲花)
    亦作“莲华”。
     
     1.即荷花。

  • 春风

    读音:chūn fēng

    繁体字:春風

    英语:spring breeze

    意思:(春风,春风)

     1.春天的风。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

  • 不肯

    读音:bù kěn

    繁体字:不肯

    英语:be unwilling to

    意思:不同意;不接受。
      ▶《谷梁传•宣公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
      ▶唐·韩愈《汴州乱》诗之二

  • 物情

    读音:wù qíng

    繁体字:物情

    英语:principle; hows and whys

    意思:
     1.物理人情,世情。
      ▶三国·魏·嵇康《释私论》:“情不繫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