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分类
作者
诗文热榜
课本古诗
词牌名
合称
古籍
首页
《伯成先生席上赋赠韩修龄(韩,关中人,圣秋》
剩短蜡、声声诉与。
剩短蜡、声声诉与。
意思:
剩短蜡、声声诉与。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伯成先生席上赋赠韩修龄(韩,关中人,圣秋》
全文赏析
原题:伯成先生席上赋赠韩修龄(韩,关中人,圣秋舍人小阮,流浪东吴,善说平话。)
相关句子
愁耳不堪重听,声声又复声声。
--
出自《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作者:[元]徐再思
声声苦。
--
出自《万年春 杜鹃》作者:[元]丘处机
声声字字酸楚。
--
出自《摸鱼儿 遗山乐府上附》作者:[元]李治
只管声声喜。
--
出自《桃源忆故人·小楼帘卷栏干外》作者:[宋]李漳
声声敲碧玉。
--
出自《谒金门·西风竹》作者:[宋]陈东甫
一声声。
--
出自《长相思·一声声》作者:[宋]万俟咏
声声字字。
--
出自《摸鱼儿 题熊伯宜藏梅花卷子》作者:[元]张翥
声声字字。
--
出自《摸鱼儿 题熊伯宜藏梅花卷子》作者:[元]张翥
一声声。
--
出自《系裙腰》作者:[宋]刘仙伦
旧游觅梦容高枕,新计摊书剩短檠。
--
出自《山居阴雨得许景渊昆明寄诗》作者:[当代]钱钟书
杜鹃声诉。
--
出自《鹊桥仙 舟行辰沅江中,小词数阕,呈建中御》作者:[元]曹伯启
弹指一襟幽恨,谩空倩、啼鹃声诉。
--
出自《玉漏迟·絮花寒食路》作者:[宋]楼采
敕取烧槽弹法曲,声声声诉恨来迟。
--
出自《南唐宫词四首》作者:[明]范汭
蛩声诉出秋多少,竹影描成夜浅深。
--
出自《秋夜啸月冈》作者:[明]唵囕香公
老倒芝峰耳重听,子规声诉三更月。
--
出自《偈颂一百一十七首》作者:[宋]释绍昙
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
--
出自《樱桃子诗》作者:[唐]史思明
君子与义,小人与利。
--
出自《君子吟》作者:[宋]邵雍
喜怒与哀乐,贫贱与富贵。
--
出自《读古诗》作者:[宋]邵雍
天与多情,不与长相守。
--
出自《点绛唇·花信来时》作者:[宋]晏几道
东西与南北,高下山与林。
--
出自《有马示徐无党》作者:[宋]欧阳修
上马与联辔,下马与饮酒。
--
出自《王氏女》作者:[元]杨维桢
诗句原文
月上梨花午。
恰重逢、江潭旧识,喁喁尔汝。
绛烛两行浑不夜,添上三通画鼓。
说不尽、残唐西楚。
话到英雄儿女恨,绿牙屏惊醒红鹦鹉。
雕笼内,泪如雨。
一般怀抱君犹苦。
家本在、扶风周至,五陵佳处。
汉阙唐陵回首望,渭水无情东去。
剩短蜡、声声诉与。
绣岭宫前花似雪,正秦川公子迷归路。
重酌酒,尽君语。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声诉
读音:
shēng sù
繁体字:
聲訴
造句:
声诉详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