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虎卧白云关,谁念穷猿失故山。
意思:三年虎卧白云关,谁想到到猿离开故乡。
出自作者[宋]周麟之的《送僧大通还山一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年虎卧白云关,谁念穷猿失故山》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和心境的诗。通过对白云关、穷猿、野客、松树、翠微间的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淡然,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首句“三年虎卧白云关”,诗人以卧关三年,象征着他在尘世纷扰中坚持自我,保持内心的清净。白云关是一个象征,代表了尘世的纷扰和压力。
“谁念穷猿失故山”一句,诗人以穷猿自比,表达了被困在尘世,渴望回归自然,回归故山的心情。这里的“穷猿”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无奈。
“野客已拚花自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他对花开花落、人生离合的淡然态度。这里的“野客”也象征着诗人的隐士身份。
“道人今与鹤俱远”中的“道人”指的是诗人自己,他与鹤俱远,表达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这里的“远”字也暗示了诗人对尘世的疏离感。
接下来的几句,“厖眉皓首双松老,白氎青丝一室閒”是对诗人所居环境的描绘,松树、白氎、青丝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净、闲适的氛围。
最后两句“何日得追尘外趣,听君击钵翠微间”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追随尘外之趣,听从友人击钵的声音,徜徉在翠微之间。这表达了他对清净生活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隐居生活和心境,表达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越。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和隐喻,使得诗的意境深远,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