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宿天竺寺回》 野寺经三宿,都城复一还。

野寺经三宿,都城复一还。

意思:野寺经过三天,京城又一回。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宿天竺寺回》

全文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通过描写诗人在野寺三宿后返回都城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仕途和家庭生活的感慨。 首联“野寺经三宿,都城复一还”交代了诗人从野寺回到都城的背景,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家仍念婚嫁,身尚系官班”则表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思念和对仕途的无奈,情感真挚,让人感同身受。 颈联“萧洒秋临水,沉吟晚下山”通过对秋天景色和诗人沉思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焦虑。尾联“长闲犹未得,逐日且偷闲”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忙碌中寻求片刻闲暇的心境,深刻反映了人生的苦闷和无奈。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流畅自然,通过对家庭生活、仕途和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苦闷,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野寺经三宿,都城复一还。
家仍念婚嫁,身尚系官班。
萧洒秋临水,沉吟晚下山。
长闲犹未得,逐日且偷闲。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都城

    读音:dū chéng

    繁体字:都城

    短语:京 都 北京

    英语:capital

    意思:
     1.都邑的城垣。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野寺

    读音:yě sì

    繁体字:野寺

    意思:野外庙宇。
      ▶唐·韦应物《酬令狐司录善福精舍见赠》诗:“野寺望山雪,空斋对竹床。”
      ▶宋·苏轼《游杭州山》诗:“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
      ▶清·张锡祚《谒韦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