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自叹》 岂独年相迫,兼为病所侵。

岂独年相迫,兼为病所侵。

意思:难道只有年相逼,同时为病的侵扰。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自叹》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通过对自身病情的描述,表达了对庸俗之人贪图享乐、虚度光阴的讽刺。 首句“岂独年相迫,兼为病所侵”,诗人直接点明自己与时间的紧迫关系,同时也被疾病困扰。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年华易逝、疾病缠身的感慨,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描述奠定了基调。 “春来痰气动,老去嗽声深”两句,诗人详细描述了自己的病情。春天来临,痰气动荡,年老咳嗽声深。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身体的痛苦,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眼暗犹操笔,头斑未挂簪”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身体状况。眼力衰退但仍坚持操笔写作,头发斑白却未能穿上官服挂上官簪。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即使面临困境,也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最后,“因循过日月,真是俗人心”两句,诗人对庸俗之人贪图享乐、虚度光阴的行为进行了讽刺。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时间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这句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病情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人的坚韧不拔和积极态度,以及对庸俗之人的讽刺,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岂独年相迫,兼为病所侵。
春来痰气动,老去嗽声深。
眼暗犹操笔,头斑未挂簪。
因循过日月,真是俗人心。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岂独

    读音:qǐ dú

    繁体字:豈獨

    意思:(岂独,岂独)
    难道只是;何止。
      ▶《左传•成公十六年》:“君唯不遗德刑,以伯诸侯,岂独遗诸敝邑,敢私布之。”
      ▶《庄子•胠箧》:“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