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帝城秋望》 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

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

意思:一望关河路,空令咏式微。

出自作者[宋]寇准的《帝城秋望》

全文赏析

这首诗《登临秋向尽,千里见王畿。过雨山逾翠,经霜菊渐稀。平原夕霭起,高树宿禽归。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象的诗,表达了作者在秋末时节登高远眺,所见到的王畿(即京城附近的地方)以及平原晚景的景象。 首联“登临秋向尽,千里见王畿。”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末尾,登上高处远望的情景。这一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广阔,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秋意渐浓、千里王畿尽收眼底的壮丽画面。 颔联“过雨山逾翠,经霜菊渐稀。”进一步描绘了雨后秋山更显翠色、菊花经霜而稀的景象。这一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雨和霜冻对自然的影响,同时也传达出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颈联“平原夕霭起,高树宿禽归。”描绘了平原上晚雾升起、高树上鸟儿归巢的景象。这一联以动衬静,通过鸟儿的归巢和晚雾的升起,营造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氛围。 尾联“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表达了作者对眼前景象的感慨和无奈。这一句通过“一望”和“咏式微”的对比,传达出作者对关河道路的艰辛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王畿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秋末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登临秋向尽,千里见王畿。
过雨山逾翠,经霜菊渐稀。
平原夕霭起,高树宿禽归。
一望关河道,空令咏式微。
作者介绍 寇准简介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关键词解释

  • 式微

    读音:shì wēi

    繁体字:式微

    英语:decline

    意思:
     1.衰微,衰败。
      ▶《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朱熹集传:“式,发语辞。微,犹衰也。”

  • 河道

    读音:hé dào

    繁体字:河道

    英语:(n) riverway; the course of a river

    意思:指黄河水道。后多泛指能通航的河流的水道。
      ▶唐·沈佺期《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

  • 一望

    引用解释

    1.眺望一下;看一下。 南朝 梁 王僧孺 《落日登高》诗:“凭高且一望,目极不能捨。”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蓼岸风多橘柚香, 江 边一望 楚 天长。”《西游记》第三六回:“佇立草坡,一望并无客旅。”《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隔墙一望,里面塔影冲霄,松声满耳,香烟冷落,殿宇荒凉。”

    2.指目力所及的距离。亦泛指较近的

  • 关河

    读音:guān hé

    繁体字:關河

    英语:fort

    意思:(关河,关河)

     1.指函谷等关与黄河。
      ▶《史记•苏秦列传》:“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