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钱端明还京》 躬临州戟迎门下,人喜曾孙夹道观。

躬临州戟迎门下,人喜曾孙夹道观。

意思:亲自临州戟迎门下,人喜皇曾孙夹道观看。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送钱端明还京》

全文创作背景

《送钱端明还京》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蔡襄担任福建提点刑狱时,他的朋友钱端明(即钱穆)被任命为京城的官员,即将离开福建前往京城赴任。蔡襄为了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和惜别之情,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春天、柳树、桃花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惋惜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如“春风吹绿江南岸”、“桃花流水鳜鱼肥”等,使得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此外,这首诗还体现了蔡襄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的胸怀。在诗中,他不仅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还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悟,传达了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和忧虑。例如,诗中提到“莫使金樽空对月”,意味着诗人希望朋友能够在京城为国家尽忠职守,不要辜负自己的才华和使命。 总之,《送钱端明还京》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优美意境的诗歌作品,既展现了蔡襄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才情,也反映了他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和忧虑。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禁墀初别紫宵端,故国生光里俗欢。
二世家声联将相,百年庙貌俨衣冠。
躬临州戟迎门下,人喜曾孙夹道观。
石照老苔封旧迹,锦溪乔木涕清澜。
东趋越岭兴怀远,夕听胥涛入梦间。
江上驰心思魏阙,日边归路指长安。
香深离渚花重叠,凉满行舟酒半阑。
应念非才持虎契。
平时相继入金銮。
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曾孙

    读音:zēng sūn

    繁体字:曾孫

    短语:祖孙

    英语:great grandson

    意思:(曾孙,曾孙)

     1.孙子的儿子。
      ▶《左传•昭公七年》

  • 道观

    读音:dào guàn

    繁体字:道觀

    英语:Taoist temple

    意思:(道观,道观)
    道教的庙。
      ▶晋·葛洪《<关尹子>序》:“今陕州·灵宝县·太初观,乃古函谷关候见老子处,终

  • 门下

    解释

    门下 ménxià

    (1) [a hanger-on of an aristocrat]∶门客

    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2) 又如:门下有毛遂。门下二十人

    <
  • 迎门

    引用解释

    1.迎候于门。语出《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鞗革忡忡” 汉 郑玄 笺:“诸侯燕见天子,天子必乘车迎于门。” 唐 韩愈 《平淮西碑》:“ 蔡 之卒夫,投甲呼舞; 蔡 之妇女,迎门笑语。”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 黄子常 《卖花声》词云:……迎门争买,早斜簪云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女迎门而劝,令

  • 下人

    读音:xià rén

    繁体字:下人

    短语:奴仆 佣工 公仆 雇工 仆人 仆役

    英语:understrapper

    意思:I

     1.百姓;人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