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卢主簿》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意思:东岩富松竹,年底到同归于。

出自作者[唐]王勃的《送卢主簿》

全文赏析

这首诗《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 首句“穷途非所恨”表达了诗人对困境的淡然处之,不把困厄看作是恨事,显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次句“虚室自相依”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接纳,对空室无所求,只希望与自然为伴。这两句诗形成了一个对比,一个是从困厄中看到孤独,一个是从孤独中看到困厄,但无论怎样,诗人都以淡然的态度对待这一切。 “城阙居年满”和“琴尊俗事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对尘世的留恋,他享受着城阙的生活,远离俗事,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两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欢聚的场景,但转眼间又要分别,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无奈。 最后一句“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诗人表达了对东岩的向往,那里松竹繁茂,环境优美,希望和友人一同归隐。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通过诗人对生活的描述和感慨,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敬仰。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这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诗,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穷途非所恨,虚室自相依。
城阙居年满,琴尊俗事稀。
开襟方未已,分袂忽多违。
东岩富松竹,岁暮幸同归。
作者介绍 王勃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关键词解释

  • 东岩

    读音:dōng yán

    繁体字:東岩

    解释:1.东边的山。 2.山名。一名东山,又名圣冈山。在四川省乐山。参见\"东岩酒\"。

    造句:

  • 岁暮

    读音:suì mù

    繁体字:歲暮

    短语:晚年 余生 风烛残年 残生 残年 龙钟 天年 老年 余年 夕阳

    英语:close of the years

    意思:(岁暮

  • 松竹

    读音:sōng zhú

    繁体字:鬆竹

    意思: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
      ▶《南史•张沖传》:“房长渝谓孜曰:‘前

  • 同归

    读音:tóng guī

    繁体字:衕歸

    英语:reach the same goal

    意思:(同归,同归)

     1.同样趋向。
      ▶《书•蔡仲之命》:“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