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张君玉》 二十五声秋后点,八千里外月明中。

二十五声秋后点,八千里外月明中。

意思:二十五声秋后点,八千里之外月明中。

出自作者[宋]喻良能的《寄张君玉》

全文赏析

这首诗《橘亭一别五回冬,寤寐何曾置此翁。》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五次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在秋夜明月之下的思绪万千。 首联“橘亭一别五回冬,寤寐何曾置此翁。”诗人通过描述与友人分别五次的时间之长,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橘亭是友人曾经居住的地方,如今已经过去五个冬天,但诗人仍然无法忘怀友人的存在,甚至在梦中也未曾放过他。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不舍之情。 颔联“二十五声秋后点,八千里外月明中。”诗人通过描绘秋后的二十五声钟点声和八千里外的明月,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念之情。钟声代表着时间的流逝,明月则代表着思念的寄托。这两句诗将时间和空间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深的思念氛围。 颈联“夫君不寄平安信,而我方栖簿领丛。”诗人表达了友人没有寄来平安信件的遗憾和自己的忙碌生活。友人的缺席和自己的忙碌生活让诗人感到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尾联“三峡江高天共远,侧身西望兴何穷。”最后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西望友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三峡江高、天空辽阔,诗人侧身西望,视线无边无际,这种景象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在忙碌生活中的孤独和无助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情感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橘亭一别五回冬,寤寐何曾置此翁。
二十五声秋后点,八千里外月明中。
夫君不寄平安信,而我方栖簿领丛。
三峡江高天共远,侧身西望兴何穷。

关键词解释

  • 月明

    读音:yuè míng

    繁体字:月明

    意思:
     1.月光明朗。
      ▶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

  • 五声

    读音:wǔ shēng

    繁体字:五聲

    英语:five-tone scale; pentatonic scale

    意思:(五声,五声)

     1.指宫、商、角、徵、羽五音。
      ▶《书

  • 秋后

    读音:qiū hòu

    繁体字:秋後

    意思:(秋后,秋后)

     1.立秋以后。
      ▶《魏书•广陵王羽传》:“今始维夏,且待至秋后。”
      ▶唐·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诗:“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明中

    读音:míng zhōng

    繁体字:明中

    意思:
     1.明烛中天。极言首饰之闪烁光华。
     
     2.通晓星象历法。中,指中星。
      ▶南朝·梁·陆倕《石阙铭》:“乃命审曲之官,选明中之士,陈圭置臬,瞻星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