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我此一众,总是诸方罗笼不住底。

我此一众,总是诸方罗笼不住底。

意思:我这一个多,都是各地罗罩不住底。

出自作者[宋]释惟一的《偈颂一百三十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佛教教义“摩诃衍法”的赞美,表达了对于这种深奥教义的理解和尊崇。 “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这是对摩诃衍法的核心思想的阐述。四句是指言说的四种形式,即绝对、相对、绝对非、相对非,它们都是对摩诃衍法的一种误解或曲解。而“绝百非”则表示摩诃衍法超越了这些形式的限制,超越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达到了无分别、无判断的境界。 “香饭普熏,遍十方穷三际”,这里用香饭的香气比喻摩诃衍法的普世性和永恒性,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覆盖了所有的世界和时代。 “我此一众,总是诸方罗笼不住底”,最后,诗人以自豪的语气表示,他的信众们都是那些无法被任何东西所束缚的人,他们被摩诃衍法所吸引,被其深深吸引。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摩诃衍法的深深理解和尊崇,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信众们的自豪和信任。这是一种对真理的追求和理解,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赞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
香饭普熏。
遍十方穷三际。
我此一众,总是诸方罗笼不住底。

关键词解释

  • 不住

    读音:bú zhù

    繁体字:不住

    英语:repeatedly

    意思:
     1.不停;不断。
      ▶南朝·梁·沈约《千佛颂》:“不常不住,非今非昔。”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诗:

  • 总是

    解释

    总是 zǒngshì

    [always] 永远地;无例外地

    引用解释

    1.总归是;全都是。 唐 王昌龄 《从军行》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宋 黄公度 《青玉案》词:“霜桥月

  • 一众

    读音:yī zhòng

    繁体字:一眾

    英语:[法] public

    意思:(一众,一众)

     1.谓使众人一致。
      ▶《管子•兵法》:“定宗庙,遂男女,官四分,则可以定威德;制法仪

  • 诸方

    读音:zhū fāng

    繁体字:諸方

    意思:(诸方,诸方)

     1.各地方。
      ▶《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辄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梁元帝《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