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岂有贫士,贫民且无之。
意思:世上哪有穷人,穷人也没有了。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拟咏贫士七首》
全文创作背景
《拟咏贫士七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七首。这组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徽宗政和、宣和年间(1111-1125),当时方回因得罪权臣而遭到贬谪,生活贫困。这组诗以咏贫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贫士的同情和敬意,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以下是《拟咏贫士七首》的第一首:
```css
荣枯得失理昭然,谁斅离骚更问天?
生下便知真梦幻,老来何必叹流年?
清风不变诗应在,明月无踪道可传。
珍重匡庐沃洲主,拂衣抛却好林泉。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以下几个观点:
1. 荣枯得失:诗人认为人生的荣华富贵和失意落魄都是命运安排的,道理显而易见。这里的“理昭然”意味着这个道理是清晰明了的。
2. 离骚: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首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长篇抒情诗。诗人提到离骚,暗示自己也像屈原一样关心国家大事。
3. 生下便知真梦幻:诗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切都是虚幻的。这里的“真梦幻”意味着现实与梦境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
4. 老来何必叹流年:诗人认为人生短暂,不必为岁月流逝而感叹。这里的“叹流年”意味着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5. 清风不变诗应在:诗人认为诗歌的价值永恒不变,如同清风一般恒久流传。这里的“诗应在”意味着诗歌应该被传承下去。
6. 明月无踪道可传:诗人认为道德品质的价值也是永恒的,如同明月一般照耀人间。这里的“道可传”意味着道德品质应该被传承下去。
7. 珍重匡庐沃洲主:诗人表示要珍惜庐山和沃洲的主人,即指那些品德高尚的人。这里的“匡庐”和“沃洲”分别指庐山和沃洲山,都是道教圣地。
8. 拂衣抛却好林泉:诗人表示要放弃世俗的纷扰,追求心灵的宁静。这里的“拂衣”意味着拂去尘埃,抛弃世俗;“好林泉”则指美好的自然环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咏贫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贫士的同情和敬意,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对比荣枯得失、生老病死等人生百态,诗人强调了诗歌和道德品质的永恒价值,并倡导追求心灵的宁静。